张茅在中国商标品牌研究院揭牌仪式暨品牌发展论坛上的讲话全文
促进品牌竞争 服务创新发展
张 茅
商标属于法律概念,是区别生产者商品和服务的标志;品牌属于营销学概念,是区分销售者商品和服务的标志。品牌获得法律保护的主要途径是依法申请商标注册、取得商标专用权。品牌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核心是商标。商标、品牌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当前,我们加强商标品牌建设,大力发展品牌经济,是新常态下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中国商标品牌研究院的成立,标志着一个加强商标品牌理论与实务研究重要平台的诞生。这对于提高我国商标品牌理论研究水平,建设商标品牌强国,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衷心祝愿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华商标协会的合作展现美好的前景,衷心祝愿中国商标品牌研究院的理论与实务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一、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商标品牌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拥有世界级商标品牌的多少,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创新力与竞争力的体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品牌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出,要“全方位推进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这不仅为我们加强品牌建设指明了方向,也深刻阐述了商标品牌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要坚持以品牌创新为抓手,加快培育一批具有世界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努力提升商标品牌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一)品牌创新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 狭义的品牌创新,是指商标品牌的名称、图形以及产品包装装潢等形式上的创新,目的是增强品牌亲和力;广义的品牌创新,则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实质性创新,目的是提升品牌竞争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加大品牌创新力度,着力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已成为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有关研究资料表明,20%的强势品牌占有了80%的市场份额,由此可见商标品牌在创新发展和市场竞争中作用之大、影响力之强。我们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品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推进品牌创新,以品牌创新带动引领企业全面创新,把品牌创新融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全过程,不断提升商标品牌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品牌创新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品牌创新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具有先手棋、排头兵的作用。任何企业的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最终都要以自己独有的品牌进入市场参与竞争。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调查,在所有产品品牌中,占比不足3%的知名品牌市场占有率竟高达40%。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引导企业摆脱同质化竞争、价格竞争的传统老路,迈向质量竞争、品牌竞争的高级阶段,以品牌创新促进创新发展,以品牌战略助推中国经济战略转型,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持久动力。
(三)品牌创新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助推器。 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是品牌创新的基础。坚持与时俱进,加大品牌创新力度,可以有效促进企业把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们要充分发挥好品牌创新的积极作用,真正使品牌创新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助推器,促进企业实现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由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转变,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
二、积极引导,鼓励企业以品牌竞争实现创新发展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也是品牌经济、竞争经济。商标品牌的主体是企业,创新发展的主动权在企业。我们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创新和品牌建设,就要充分尊重和发挥企业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鼓励企业通过品牌竞争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一)引导企业增强品牌建设的紧迫感。 我国实施商事制度改革以来,随着企业的井喷式增长和商标品牌意识的增强,商标品牌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15年6月底,我国累计商标申请量1684万件,累计商标注册量1125万件,有效注册商标951万件,已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实的“商标大国”。近年来,我国知名商标品牌数量虽然在世界知名品牌排行榜中稳中有升,但在品牌数量、品牌价值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在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2014年“世界品牌500强”中,中国只有29个,与美国232个相比仅占其12.5%。从2011年对每百户企业拥有的有效商标统计数据看,中国是10个,美国是30个,韩国是22个,这与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很不相称。这就需要我们切实加大对企业的品牌意识培训,进一步引导企业强化品牌建设理念,增强品牌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企业牢牢抓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战略、知识产权战略的历史机遇,在品牌建设上有所作为、加快发展。
(二)引导企业实现“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实现“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不仅把品牌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也为企业以品牌竞争实现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国内许多企业和行业之所以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具有带动力、影响力的知名商标品牌,使企业处于同质化竞争、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之中。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引导企业转变“专注产品、忽视商标品牌”的惯性思维,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切实加大品牌建设投入,着力提高品牌建设能力,积极培育知名品牌,真正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努力实现“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三)引导企业加大商标品牌推广力度。 商标品牌推广,是品牌建设的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互联网+”时代为企业品牌建设提供了难得机遇,也为企业开展品牌推广开拓了广阔空间。我们要引导企业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拓展品牌推广渠道,创新品牌竞争形式,丰富品牌竞争内容,努力形成适应互联网发展的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品牌推广格局,不断提升品牌附加值和竞争力。
三、准确定位,努力构建品牌竞争和创新发展的协同共建机制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品牌竞争是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国家工商总局作为市场监管和商标主管部门,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企业、社会的关系,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推动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裁判和社会参与的品牌竞争与发展协同共治机制,努力为品牌经济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一)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关键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们要通过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和加强市场监管,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宽松平等的准入环境、公平有序的品牌竞争环境、安全放心的品牌消费环境。要积极引导企业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特别是竞争规律,通过提高品牌竞争力,推动企业创新发展。要健全完善海外维权工作机制,畅通维权渠道,支持中国企业和中国品牌“走出去”,着力培育一批国际知名的商标品牌,不断提升中国品牌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
(二)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企业是市场经济和品牌建设的主体。政府的职能就是为市场主体服务,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政府既要当好品牌竞争和创新发展的服务员和裁判员,更要引导企业当好品牌竞争和创新发展的运动员。商标品牌作为一项重要的知识产权,加强对商标品牌的保护,就是鼓励和保护企业创新发展。尤其要引导企业正确理解驰名商标这一法律概念,充分认识依法认定驰名商标是对知名品牌的一种法律保护措施,而不是荣誉称号。根据新《商标法》的规定,驰名商标认定的目的,是引导和促进更多的企业创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标品牌,制止不正当注册和使用行为,保护驰名商标所有人利益,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三)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 社会组织是政府联系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中华商标协会等社会组织既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又要当好品牌竞争和创新发展的辅导员。要通过开展商标国际注册培训、品牌建设能力培训等活动,提高企业的商标注册、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要积极推广先进的营销理论、品牌管理模式和方法,增强企业的品牌推广能力和水平。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商标品牌评价制度建设中的作用,积极开展商标品牌评价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我国在商标品牌评价领域的话语权。
四、加强研究,为品牌竞争和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商标品牌理论研究,为提高中国品牌竞争力和促进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中国商标品牌研究院的成建立,为开展商标品牌理论和实践研究搭建了重要平台。希望研究院多出成果和精品。
(一)加强商标品牌理论研究。 要依托研究院这一开放式平台,集聚一批国内外商标品牌领域的专家、学者,加强商标品牌的理论与应用研究。要加强商标品牌史研究,把握商标品牌的历史发展规律;加强商标品牌成长过程研究,把握品牌成长的内在规律;加强商标品牌市场环境研究,把握品牌的内在价值和文化内涵;加强商标品牌国际化研究,把握商标品牌国际化的发展规律;加强商标品牌推广研究,把握商标品牌营销推广的规律。
(二)加强商标品牌调查研究。 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当前我国商标品牌注册数量多使用少、国内知名品牌多国际知名品牌少、低价值品牌多高附加值品牌少的现象,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提出加强和完善品牌建设的意见建议,引导我国企业提升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注重理论研究成果的应用。 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要积极推动理论研究成果的有效应用,为企业提升品牌竞争力和创新发展提供专业化、高质量服务。要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国际惯例的品牌价值评价标准体系,客观公正地发布中国商标品牌榜,为中国企业加强商标品牌建设提供示范指引。要运用理论研究成果撰写发布中国品牌发展报告,客观反映我国品牌建设现状,提出政策性意见和建议,服务和促进商标品牌建设。
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必须加快中国商标品牌建设步伐,努力提升中国品牌的国际竞争力。我们要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充分发挥商标品牌的引领带动作用,努力实现“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为促进我国经济创新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