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样本:广东国资让运营更规范监管更灵活

10.08.2016  06:08

  “企业实施体制和机制改革创新试点,完成新三板挂牌,有效激发了企业活力,成为广新信息抢占战略新兴产业制高点的动力源泉。”广新信息董事长兼总经理朱丹阳向记者介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规范的市场运营与灵活的机制让广新信息脱颖而出,成为防伪溯源核心领域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的佼佼者。目前企业员工持股覆盖范围扩大到80%,近年来企业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超6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超54%。

  “广东国资国企改革极大地激发了企业活力。”广东省国资委主任李成介绍,自2014年广东开展国资国企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规范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来,广东率先在全国推出12项创新举措,大力探索改革发展新途径。

  2014年5月,广东出台《关于规范省属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以成为公众公司(上市公司)为主要路径,以整合产业链为抓手,以增量为侧重,重点在二、三级企业,通过搭建与非国有资本对接平台、引导各类资本支持公共项目建设等多种形式,有序有效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以此为基础,广东大力开展不同所有制企业间资本对接试点,在两次与民间资本对接大会中,广东共推出对接项目200多个,引入民间资本超过800亿元,搭建了国有企业与社会资本对接的平台。与之同步,广东省在2000多家省属二、三级以下企业中择优选取50户企业,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试点范围包括经营者和员工持股试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体制机制创新试点等。

  广东率先推行国有产权首席代表报告制度,计划今年底省属企业全部实行外部董事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广东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出台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率先实现省属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全覆盖,率先实施选人用人机制新突破,监管、报备、奖惩三类清单管理制度等。广东还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将国有企业分为竞争性和准公共性两种类型,明确了不同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目前已实现分类统计、分类考核、分类配置资本金。

  此外,在实现国有企业做大做强目标的同时,广东在探索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外部监督机制和容错机制方面走出了新路。

  改革激发了企业活力,创造了社会价值。2015年底,广东国资监管企业资产总额59178.81亿元,净资产19954.5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8.53%、24.43%;资产负债率66.3%,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全年广东国资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排名全国第二、第三和第一。

  国资报告解读:广东国资“四个坚持”扎实推进国企改革

  广东注重营造企业发展的公平环境,积极促进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通过坚持平等竞合,务实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走在改革前列已经成为了广东的标签,本次国企改革也不例外。据《国资报告》了解,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连续三年将国企改革列为重点改革任务之首,一步一个脚印贯彻落实中央决策,扎实推进国企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广东省国资监管企业资产总额5.92万亿元。2015年,省、市两级国资委监管企业共实现利润1470.3亿元,同比增长17.5%。据广东方面介绍,他们主要凭借“四个坚持”,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扎实推进国企改革。

  坚持优胜劣汰,着力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

  第一个坚持:广东紧密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的思路,坚持优胜劣汰,积极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整体功能和效率。

  首先是优化国有资本投向。近年来,广东加快推动国有资本向基础性、公共性、平台性、资源性、引领性等关键领域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以及未来可能形成主导产业的行业集中。据了解,目前广东准公共性行业资产总额超过6000亿元,约占省属企业资产总额的54%。

  其次是加快国有企业调整重组。广东按照主业聚集、方向清晰的要求,坚持市场化运作,以交叉持股、产业链延伸、设立合资公司等方式,推动国有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通过加快跨区域、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有效整合企业资源,打造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

  最后,加快出清重组国有“僵尸企业”。制定全省国有企业出清重组“僵尸企业”、促进国资结构优化的指导意见以及省属国有企业实施方案,明确国有企业作为出清重组的责任主体,调查摸清全省国有“僵尸企业”底数,并划分为关停企业和特困企业两大类,力争用2-3年时间完成全省出清重组任务。

  坚持市场导向,有效激发国企核心竞争力

  第二个坚持:广东坚持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通过实施多项创新举措,不断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首先,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广东推动省属企业集团全部完成公司制改革,二、三级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制改革有望在今年全面完成。省属二、三级企业基本上以增资扩股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并试行员工持股。目前,广东全省(含深圳市)国资控股的上市公司共78家,其中省属企业所持上市公司共26家,股权总市值约3000亿元。

  其次,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广东通过落实董事会的各项权利,对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的企业董事会下放授予高级管理人员任免权以及所监管企业有关部门和二级企业正职任免、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和任期奖惩、领导班子和外部董事的综合考核评价等4项管理事项,接下来将在省属企业全面推行外部董事制度,授予更多自主权。

  再次,改革选人用人机制。广东出台推进市场化选聘省属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工作的指导意见,从2012年开始,省属企业新选任的经理班子成员均实行任期制和聘任制,聘期3年。省属企业2015年共引进职业经理人30多名。

  最后,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广东通过出台深化省属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积极探索期股期权、增量奖股、分红权等中长期激励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差距过大、激励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同时,注重建立完善约束机制,如严格执行审计制度、巡视制度、重大项目投资审批制度等,强化责任追究。

  坚持平等竞合,务实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第三个坚持:广东注重营造企业发展的公平环境,积极促进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通过坚持平等竞合,务实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首先,分类分层推进。广东坚持以增量为侧重,重点在2000多家省属二、三级企业中择优选取50户企业开展试点。同时,广东明确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具体改革实施方案,科学谋划、稳妥推进,混合与不混合、混合什么、与谁混合、怎么混合,要确保可行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其次,探索多种形式。广东根据所处行业、资产规模、骨干队伍等情况,探索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多种方式,包括引入战略投资者、探索企业员工持股、吸引股权投资基金入股、搭建与非国有资本对接平台、引导各类资本支持公共项目建设等。

  最后,加强规范管理。广东在推进信息公开化、评估规范化、竞价制度化、交易平台化过程中,并不不片面追求指标和进度,不搞“花架子”,坚守“确保职工利益不受损、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两条底线。

  坚持创新发展,不断促进国有经济提质增效

  第四个坚持:广东针对国企自身短板,不断加强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通过坚持创新发展,促进国有经济提质增效。

  首先,建立健全促进创新机制。目前,广东已经出台省属企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建立综合排名和单项奖励、项目跟投、创新企业(项目)国有股东超股比担保、容错、集团对下属企业的清单管理、项目贴息、超额研发投入后补助等七大机制。

  其次,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广东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在业绩考核、预算管理、资本配置等方面予以支持。此前成功举办的“广东省—中央企业‘十三五’战略合作对接会”,共签订合作项目超过400个、投资规模超过3万亿元,主要布局于现代产业、基础设施、技术创新、能源资源、绿色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

  最后,大力发展“互联网+”。广东鼓励国有企业以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电商平台等“互联网+”新业态、新产业。

广东通过这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提高了国有经济质量效益。据了解,今年1-5月,广东省、市两级国资委监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014亿元,同比增长4.7%,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25亿元,同比增长5.8%。

  (注:8月3日起,小新推出#国企改革十二样本#系列文章,深入调研梳理5省国资监管部门、4户中央企业和3家地方国有企业等深化改革的新举措、新模式,为更多各级国资监管部门和广大国有企业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提供借鉴的样本。

  本文为第四期——人民日报的报道《12条措施探索新途径 广东让国企运营更规范机制更灵活》,以及国资报告的解读《广东省国资委:“四个坚持”扎实推进国企改革》。)

  (责编:王静、杜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