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山男子义务为270多名烈士找到家属(图)
张红琢在各地的烈士陵园拍摄墓碑信息 本版图片 均为张红琢供图
原标题:张红琢:连接被时空分离的亲情
烈士牺牲后长眠他乡,亲人却因不知其安葬之处,无法前来祭拜,骨肉亲情被时空隔离。尽管与双方都非亲非故,河北唐山的张红琢却一直执着地走在义务为烈士家属寻亲这条充满艰辛的路上,只为告慰烈士英灵。
6年来,张红琢为河北、天津、吉林、黑龙江、安徽、宁夏、河南等地的270多名烈士找到了家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只要能帮助烈士重连亲情,他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细致核对烈士信息
张红琢今年52岁,是唐山市路北区张各庄居民,在小区物业工作。2007年,他偶然在“中国寻亲网”上看到一份《太原战役阵亡将士登记册》,其中记载的866名解放军阵亡将士中有近20名唐山籍烈士,至今无亲属前来认领。想到烈士英勇牺牲后却孤独长眠,烈士家属苦苦思念却无处寻找,张红琢决定义务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中牺牲的烈士寻找家属。
张红琢说:“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很多烈士是在抗美援朝战场负重伤后,转到后方野战医院医治无效牺牲的。不少亲属都以为自己牺牲的亲人埋骨在朝鲜,其实不然,有上万名的烈士都安葬在了国内,只是他们的亲人们还不知道。”
每到一处陵园,张红琢都要先拍摄下所有墓碑的照片,根据碑文所写的部队番号或籍贯,到籍贯地寻找烈士英名录,进行核对。对于没有具体部队番号、或没有登记详细籍贯、或因笔误登记与现今不符、或姓名和地名音同字异的,张红琢还要反复地对比分析,确定烈士家乡。等一切都校对正确后,张红琢才愿意发布信息。
多年来,在工作的闲暇之余,张红琢几乎都在电脑前进行碑文资料与烈士英名录的校对,因此还落下了眼疾。校对的过程复杂而繁琐,张红琢却孜孜不倦。“过年后我要去江浙一带,到地方图书馆拍摄烈士英名录。”
张红琢的善举一开始却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我爱人最初很反对我做这件事情,后来有一次跟我一起出去查阅烈士英名录,被民政局工作人员以各种理由轰出了门。经过这件事情后,她特别心疼我,索性就不再说我了。”
“为烈士寻亲之路”一走,转眼就是6年。用张红琢的话说,“这几年真是酸甜苦辣都尝遍了。”
查找资料屡次受挫
至今,张红琢仍难以忘记当年开始为太原战役牺牲的唐山籍烈士寻亲的时候,被唐山某民政局的工作人员狠狠拒绝的经历。他说:“那一次,真是含着眼泪走出来的。”
但为烈士找家属却需要民政局提供资料,“没有资料,也就没法子继续做下去了。”张红琢说,他多年来给各地民政局写信请求帮助,从没收到过回复;到民政局现场查找烈士资料,也是有的地方配合,有的地方不配合。
在吉林吉安和延吉两地,张红琢共拍摄了1000多位烈士的墓碑照片,然而当他前去地方民政局查找资料时,却因“领导不允许”而受阻。“1000多位呢,真是太可惜了。”说起这事,张红琢言语中充满了惋惜之情,“不过,我把这些照片都保存着,等以后有机会,就可以用了。”
张红琢告诉记者:“我到济南的民政局去找资料,那里的科长一开始以为我是烈士家属,就打开电脑给我看。后来知道我的来意,直接关掉了,怎么说也不给我看了。”不受理解的情况时常发生。张红琢的好哥们,许多时候都与之同行的许国泰告诉记者,“最难过的事情就是到了一些地方,民政局里的工作人员以为我们是来诈骗的;不理解我们的做法,甚至言语中带着点取笑的感觉。”
然而他们受挫后从未气馁。许国泰说:“有的民政局第一次不给我们提供资料,我们后来再去,人家看我们又来,比较有诚意,也渐渐理解我们,愿意配合提供资料了。”
许国泰说:“张红琢做这事,一开始他家人不同意,我也是反对,不能理解。但是他这人很固执,一直开导我说他这是在做好事。陪他去了几次之后,我也慢慢理解了他的做法,甚至也喜欢去做这些事了。”许国泰从2009年开始跟张红琢一起“寻亲”,现在每年都要陪他去3、4次,每次大约有半个多月。
凌晨冒雨翻进陵园
每次出行,张红琢都要制定行程计划,赶着时间完成事项。前一天拍摄结束后,立马驱车上路,趁着天黑前赶一段路程。第二天天刚亮,张红琢又继续前行。从一个县城到另外一个县城,早上8点到达陵园,正值工作人员开始上班。有时候跨省,需要开两三个小时的车程,张红琢趁着4点多天刚亮时就上路出发。“我们两个人开车,每次最少跑5000公里,跑个9000公里、10000公里也是经常的事。”许国泰说。
尽管张红琢很注意行车安全,却也难以完全避免危险,几次险遭车祸。许国泰告诉记者:“有一次我们要去高速收费站,车内的导航指引错误,我们发现路况不对后,立马准备掉头。当我们打好转向灯要掉头的时候,后面突然有一辆车加速疾驰而上,紧贴着我们的车擦过,当时我们两个人都被吓到了,太危险了。”
据许国泰回忆,有一次他们去齐齐哈尔的一个烈士陵园,不管他们好说歹说,陵园的管理员都以“领导不让进”的理由拒绝他们进入陵园内拍照。无功而返的两人回到旅馆,决定第二天凌晨偷偷翻墙进入陵园。
“那天我们凌晨3点半出发,4点到了陵园。陵园的墙有两米高,要是平时还好,那天还下着小雨,张红琢个子又比较矮,翻墙难度比较大。两个人趁着天黑,拿着相机,淋着雨翻进去拍。等我们拍完,天也亮了。”许国泰告诉记者,“拍好后,张红琢很高兴,我看着他,也就很高兴。”
而对于这件事,张红琢却只是简单说到,“管理员不让我们进,我们就跳墙进去拍。”记者询问,不担心被发现吗?张红琢回应,“我们都到那里了,肯定要进去拍照的。心里不能犹豫,里面有100多位烈士,拍到了就是第一手的资料。”(新闻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