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面智能手机面试 仅55英寸大屏成本要4万(图)
一名模特展示三星首款曲面智能手机
手机厂商抢滩曲屏市场,或暂时遭遇“屏”颈
把手机像纸一样卷起来放进口袋?
手机厂商抢滩曲屏市场,或暂时遭遇“屏”颈
把手机像纸一样卷好,放进贴身的口袋里,要用的时候,再把它展开、掰直,这想法是不是很疯狂很魔幻?
如果你还这样认为,那只能说明你的想法,太太太保守了。
今年10月以来,三星和LG陆续推出了曲面智能手机,虽然目前都还只是在韩国本土试售,但却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屏幕可折叠的手机面世,或只是时间问题。
韩国大佬争相卡位,苹果也在埋头排兵布局。据说,苹果将于2014年第三季度推出屏幕大小为4.7英寸和5.5英寸的屏幕可弯曲的iPhone手机,这也将是苹果公司有史以来最大屏幕的手机。而早在去年3月,苹果就已经取得了包括拥有可折叠屏幕的电子设备在内的几项相关专利。
不仅如此,有消息显示,诺基亚近日也申请了一项弯曲折叠电池的专利。
这场“曲线战争”的伏笔,早已经埋下。
趋势 曲屏只是开始,终极目的是折叠
什么是曲面屏幕?其实,早在三年前,它就已经出现在各大科技展览上。
简单说,它是一种采用柔性塑料的显示屏,目前主要通过OLED面板来实现。由于以非刚性玻璃作为基底,曲屏的弹性更好,不易破碎。这也与它采用了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有关,这种二极管省电、能耗低、支持弯曲显示,对智能手机变得更为轻薄、续航能力更持久,都十分有利。
而目前市场上最为主流的LCD液晶显示屏技术,仍需要在两层玻璃基板中间加入背光,这也使得显示屏重量在设备总重量中占比不小。显然,OLED显示屏已经成为LCD的最大威胁,就像当年,液晶显示屏取代电视机上的阴极射线管一样。
从各方测评来看,三星曲屏手机GALAXY Round的屏幕有着左右对称弯曲的弧度,而LG推出的Gflex则是屏幕有上下对称弯曲的弧度。注意,仅仅是弧度,还谈不上“弯曲”。从配件来看,GALAXY Round用的仍是传统的扁平电池,而Gflex搭载的是LG自主开发的可弯曲手机电池。记者注意到,在淘宝上,已有少量“水货”曲屏手机开卖,目前来看,似乎上下对称弯曲的LG曲屏销路更好。
一个普遍的观点是,曲屏手机的握感比平板手机更舒适,和手心弧度贴合得更好,而一定弧度也更方便保护隐私,让旁人无法一眼看到屏幕上显示的内容。
事实上,无论哪款曲面屏幕手机,都只是“排头兵”,在为制造能完全折叠的手机做准备。
瓶颈 光一块55英寸大屏成本就要4万
虽然目前杭州市场上还难觅曲屏手机身影,但LG、三星、索尼等企业的曲面电视,却已率先陆续登陆国内的家电卖场。从大屏幕上,或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来。
记者看到,在杭州的家电卖场里,最新面市的55英寸LG曲面OLED电视,机身只有4.3毫米,同时由于采取了曲面屏幕增大了可视角度,所以哪怕在偏离中心的角度观看,也不容易出现画面形变。说白了,就是让你在客厅里找到类似于在IMAX观影的视觉效果。
不过,55英寸LG曲面电视的售价高达59999元,其中光是曲面屏幕的成本就达到近4万元左右。据了解,目前较大屏幕尺寸的OLED面板良品率很低,导致了曲面OLED屏幕成本居高不下。连卖场促销员也笑着表示,舍得尝鲜的必须是“土豪”。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厂商也还处于为曲屏概念造势的阶段,真正要在市场普及,还取决于未来对曲面屏核心技术难点的突破。
相比“天价”曲屏电视机,由于OLED面板在小尺寸上良品率有所突破,LG、三星的曲屏手机的价格则显得更容易接受,目前折合人民币价格都在5000余元,和iPhone5S处于同一个价格水平线上。随着产能的提升,其售价或有望进一步下降。
市场研究机构DisplaySearch表示,到2016年,全球小尺寸显示屏幕市场的市场规模将翻番至720亿美元左右。
空间 可穿戴式智能设备才是最大的使用场景
留给消费者的问题是,如果手机们真的义无反顾地“弯”下去了,你是否准备好掏腰包了呢?
“曲面屏幕,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不习惯,但是回想起最早的时候2008年,当大多人正在使用全键盘手机时,有谁知道触屏来得如此迅速?”早报叨友“胡ab”表示,“没准下个月,它忽然就火了呢!”
“柔性屏幕技术成熟后,手机造型可以更多变、更优雅,如果曲屏手机能降到3000元以内,我就愿意为新鲜感买单。” 早报叨友“咿呀”表示,“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来说,手机摔坏是常有的事,不容易破碎的屏幕,这可以成为一大卖点。”
“目前智能手机市场需要新的刺激点,曲屏来了,手机厂商的新一轮圈钱运动又要开始了!”早报叨友“薛飞”表示,虽然心痒痒,但首先还得捂紧钱包,等产品成熟后再下手。
不过,曲屏手机或电视卖得好不好,科技巨头们也许并不那么在意。因为,未来曲面屏幕更大的使用场景应该是在可穿戴式智能设备,比如智能手表、头戴式智能眼镜等。
需要关注的是,虽然屏幕的可折叠性已经在不断优化,但在显示器背后,仍有大量部件尚无法自由弯曲,包括芯片和电池。如果这一技术瓶颈能够突破,那么可穿戴设备的新时代才有望真正来临。(本报记者 叶恒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