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务实共赢中实现中欧梦

23.04.2014  11:25

      近日,中央电视台隆重推出《一桥飞架中欧》特别节目,生动再现了3月22日至4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期间的一幕幕,以及习近平出席在荷兰海牙举行的核安全峰会、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和欧盟总部的点点滴滴,引发强烈社会反响。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欧盟是世界上由发达国家组成的最大的经济政治集团,中国要在全球层面开展大国外交就必然要架起中欧关系这个支点。也正是基于此,2013年李克强总理就曾两次造访欧洲,推动中欧关系大步向前发展。不久前习近平主席的欧洲之行,不仅通过明确战略方向和夯实合作基础彰显了中欧合作的主题,更以全球视野和文明对话提升了中欧合作的内涵和品质。

      从政治层面来说,目前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一个健康稳定的中欧关系对于双方利益和世界和平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习主席此行明确了中欧加强政治合作和战略协调的发展方向,促进了中荷建立开放务实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中法开创紧密持久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德关系提升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中比建立全方位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意义不可谓不重大。

      从经济层面来看,习主席此访适逢欧洲经济走向复苏之时,习主席访欧期间,中国与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以及欧盟先后发表深化合作联合声明,通过反对保护主义、加强经贸磋商和政策协调、推动投资协定及自贸协定谈判等举措,夯实了两大经贸伙伴之间的合作基础。戴姆勒深化与北汽的合作、华晨集团与宝马集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一桩桩一件件,都预示着中欧之间经济联系会更加紧密。

      从文化层面来讲,习主席此次访问有助于中欧文化交融。不可否认,中欧关系的发展,始终伴随着东西方的文化认同,如同两条交汇的河流,奔腾不息。先前多姿多彩的文化周、文化节等在中国与欧洲国家间进行,已经使得中欧之间的文化交流如火如荼。如今在习主席访问过程中,从里昂中法大学到戴高乐基金会,文化交流和中法友好简直难分彼此。跨越四海的文化亲近感,就这样将中欧两大文明连接在一起。

      实际上,中欧关系越来越紧密的背后,还是中国经济的崛起。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1980年到2011年,中国名义GDP全球占比已经增长了34.52倍。在崛起的同时,负责任的中国还为全球市场提供急需资源,缓解重要贸易伙伴欧盟的经济危机。路透社的文章就曾表示,"2012年全球经济萎靡,但谢天谢地还有中国的崛起"。所谓患难见真情,访欧期间多国给予习主席超标准接待,就是一个例证。

      当然,欧债危机以来,中欧加强交往对中国来说是机遇,但双方关系中仍有一些不稳定因素,欧洲以光伏产品双反调查为代表的贸易保护主义等就是一个例证。但习主席访欧期间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已经明确表明,只要双方能够求同存异、务实共赢,提升战略定位、拓展合作空间、对接利益契合点,中欧双方合作开放的程度就会越来越宽,中欧梦就将越来越清晰,世界也将更安全、更均衡、更美好。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