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数字出版:在跳跃式增长下趁势而为
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已毫无疑问地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通道。据统计,2014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收入已突破3000亿元大关,达到3168.4亿元,与2013年相比增长24.7%。
在刚刚结束的深圳文博会上,以“融合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2015数字出版高端论坛是重点活动之一。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文化界、科技界、出版界和企业界的专家学者,以及在中国数字出版大潮中成长起来的一批市场型领军型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数字出版、文化+科技的前沿技术、先进理念以及最新成果,交流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之道,探讨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
打造精品阅读时代
据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结果显示,2014年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已达到58.1%,较2013年上升了8个百分点,这也是数字化阅读率首次超过传统纸质书报刊阅读率,表明大众对数字出版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而移动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更是推动了数字阅读呈跳跃式、几何级数式的增长。面对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旺盛的市场需求,置身于数字出版领域的相关企业该如何抓住机遇趁势而为,成为与会者们探讨的热点。
在阅文集团副总裁罗立看来,国家对于全民阅读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积极推动,对于行业发展来讲,这既是机遇也是责任,有义务提供更好的作品给广大的读者。他强调,未来阅文集团将会集聚更多的优质资源用于精品打造,不断提升网络文学的含金量、价值量和用户量,在量、质共同提升的同时,也要注重模式的提升。
“用愚公精神做养心精品。”北京掌阅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张凌云表示,通过对用户的阅读行为进行观察,读者还是喜欢精品力作,“有大量的用户在任何一个时间点或者是非常长的时间内都愿意去读好的作品,从中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精品的力量。”掌阅品牌代言人汪涵曾说,阅读的作用是什么?应该就像一个电熨斗一样,能够抚平生活中的褶皱。“我们要生产的是滋养心灵的好产品。”张凌云坦言,做精品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它确实是一个非常长期和艰巨的过程。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我们希望做一个愚公,以最朴实的办法希望能够达成这样一个目标。”他期待这种供给方式能真正开启一个精品的时代,“不管是渠道为王还是内容为王,只有真正的精品才能成为王,精品的内容一定会像明珠一样脱颖而出。”
中文在线公司常务副总裁谢广才表示,处于当下的全媒体时代,随着数字出版产品创作方式、读者阅读选择等方面发生变化,读者参与作品创作、多屏互动等都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从全媒体出版到全媒体出品,很多企业都处于开发的关键节点,而全民阅读也将迎来一个新的时代。据其介绍,由中文在线推出的书香中国家庭移动数字图书馆就是为迎接新的阅读时代进行的一种尝试,“它支持多终端接入,通过PC、手机、触控终端等方式进行同步阅读,突破了原有数字图书馆的限制,解决了时间、地点、内容更新和分享等问题,极大地满足了用户对移动、互动的阅读需求。”
数字出版内容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投送,还可运用卫星通讯技术投送。航天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柴佳林现场介绍了该公司近年来通过航天技术服务民族公共文化事业的探索和相关举措,“天上一颗星,地上一张网。我们期望借助卫星这样一个数字发行平台为国家搭建好大的公共文化服务网。”
用技术驱动创新
我们常说技术改变世界,事实上,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移动阅读。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面对的是如何从众多的出版产品中寻求到精品、优品的困扰,或许大数据能够让我们剔除层层冗余,与好书相遇。
“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和预测,我们可以对书的品质进行评判。”据百度阅读运营总监胡鑫介绍,我们可以根据数据来分析并描述一本畅销书的轨迹,并从中可以看出读者对待它的评价,以及在舆情方面、搜索方面的表现,“通过这种规律,也可以为最新策划的图书选题或者是加印再版的纸质书提供决策参考。”胡鑫认为,通过读者所获得的大数据,还可以推测出一本书的读者用户群,在进行纸质书或者电子书销售的时候,就可以采取更加精准的定向渠道推广。“电子书并没有改变人类的信息获取方式,它只是改变了媒介。”胡鑫强调。
应用技术不断提升读者的数字阅读体验,增强用户黏性,也是众多数字出版企业的发力点。掌阅是国内第一家在精排版上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公司,张凌云表示:“所谓的精排版,它不是纸书搬家,这是一种用户非常喜欢的类型。”经过两年的时间,掌阅终于做成了一万多册精排版的书。“实现形式上的精品化,让我们的用户能够喜欢。”
今年4月改版推出的京东阅读客户端增添了阅后即焚、一键购买电子书等功能,“此外,我们还增加了智能推荐功能,在整个系统里增加了对用户过往浏览习惯的跟踪,进行数据化的推荐。同时还增加了社区和互动的功能。”京东商城图书音像业务总经理杨海峰表示,“我们认为用户在读书这件事情上不仅仅是希望读,更希望跟其他用户进行交流。”
技术更可以提高内容的表现力。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和美国《大众科学》杂志(Popular Science)公布了2014-2015年度Vizzies国际科学可视化竞赛获奖名单,清华大学出版社投资,由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和北京新港致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的原创数字科普项目《美丽化学》荣获视频类专家奖(Experts’Choice)。北京新港致远科技有限公司总编辑郑奇以该视频制作为例,现场讲述如何通过技术拓展并提升书的内容使用价值。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出版”又将是怎样一番景象,在睿泰集团副总裁刘成看来,核心是要深刻理解现在用户的变化,即用户信息获取的方式发生了变化,随时随地移动互联;用户对形式需求的巨大变化。用户已不再仅仅满足于在平板电脑或者是手机上看简单的或是排版精美的文字内容,他们还有更高的需求。他建议,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的数字阅读,需要调动读者的感官创新,“精品化的数字资源,通过富媒体的加工方式,让用户觉得好看又易懂。”
尝试新融合发展
在当今这个时代,阅读已经超越了看书、看报,而看电影、看电视也可作为阅读的延伸。在罗立看来,当这些媒介因为一个故事融合在一起,就完全成了一种可实现化的IP(知识产权),影响力也会倍增,而这种融合形式的形成需要一整套的解决方案。据其介绍,阅文集团目前在这方面的运作尝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有着极其庞大的周边和衍生的需要。”立足原创产品,进行全方位IP延伸,在罗立看来,都可以成为一种未来数字出版的延伸。
在杨海峰看来,可以集聚力量打造一个能够聚合所有出版社、版权方和作者的平台,“把数字版权集约起来,然后再分发给各个渠道。”而在版权基础上可以衍生相关产品,包括动漫、影音、游戏、玩具等,甚至还有智能硬件设备,都可以通过平台去延伸,通过延伸出去获得的利润再分给平台和作者。
“平台是什么呢?我打个比方,平台就像一台电视机,你把电视机卖给客户,但是你没有丰富多彩的吸引用户的内容,你这个电视机通了电也是没有意义的。”刘成的比喻形象且直观,“我认为富媒体内容才是核心。”
郑奇则表示,借助《美丽化学》这一原创数字科普项目,他们开发了一款APP的应用,包括中国科技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都与他们联系,要求用他们的内容来做科技展览,“还有影视,包括一些美剧都在用我们的内容制作产品。在纸质出版方面,我们也在策划与《美丽化学》相关的教材。”
基于打造的数字阅读平台,大连云观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为出版社打造一个富媒体的深度的产品。据大连云观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建宁介绍,过去跟出版社合作,只考虑文本的形态就可以了,而我们现在的产品可以同时吸收更多的媒体素材,包括声音、视频,尤其是一些科普类的图书,特别适合用富媒体的形式呈现,也希望通过这种形式为读者打造不同的阅读体验。
融合发展不仅仅体现在技术方面的融合,更重要的是思想或思维观念方面的融合。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任兼党委书记、人大数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武宝瑞,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在互联网时代所进行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实践为例,指出要建立一种全新的互联网思维,真正能够运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打造一个跟传统媒体既能够共通共融,同时又是全新的数字化环境。并据此采取基于互联网的学术出版平台和做移动互联网学术出版平台的双平台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