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在我省高校新闻传播等相关专业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广大师生表示,作为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者、未来新闻工作的从业者,要自觉把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任务,增强政治意识,把“爱党、护党、为党”的要求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立德树人,充分发挥专业所长,努力讲好中国故事、江西故事。
“总书记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新闻学院的学生,将来有相当一部分要到新闻单位实习、工作,他们能不能成为总书记期待的新闻舆论工作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所接受的新闻教育。”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王卫明表示,作为一名新闻专业教师,将通过言传身教、榜样示范,帮助学生成为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者,帮助学生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引导他们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
“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信息的记录者、发布者、评论者。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有助于引导大学生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成为引导社会舆论的积极力量。”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副教授韩桥生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高校教育从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应当积极创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提升新闻政治意识。在教学中面对大是大非问题时,广大教师要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理直气壮、毫不含糊。要发挥课堂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主阵地作用,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努力提升大学生的新闻舆论素养。
江西财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李妍婷认为,在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成风化人、凝心聚力”“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要求,就是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力点的新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实现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转型升级,以提高有效性和针对性。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罗楚颖认为,新闻专业学生不仅要能写好传统新闻稿件,也要学习运营“接地气”的微信、微博公众号,注重交互式体验,紧贴当下热点,抢占新闻传播制高点。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陈信凌说,习近平总书记用48个字概括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其中,“成风化人”意在倡导新闻舆论工作的一种形态,让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激励。当前,受众普遍自主意识较强,面对空前丰富且多元化的信息,在接受媒介信息的过程中,潜意识里往往存在质疑心态和逆反心理。为此,新闻舆论工作在传播形态的选择上,除了继续采用传统的舆论宣传方式以外,还应该有意识地创新思维,进行适当变通和调整,把主题隐藏在具体的事实或情境中,含而不露,让受众自己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