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与奉献打破城市冷漠 创新群众工作的“奉新样本”
人口流动性增大,老经验、老办法不管用,怎么办?奉新县探索在基层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政府出资购买法律服务,干部配合律师依法化解纠纷矛盾。这一依法维稳的新路子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的高度赞扬,正在全省推广。
奉新每年有3万多人在外务工,农村特别是山区村落分散,村里留下的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被戏称为“99-38-61”部队,如何让乡村群众普遍享受政府的优质服务?奉新推出构建一张为民服务网络,联通千家万户;开通一条为民服务专线,直通群众心坎;建立一套为民服务机制,让服务温馨周到。
县城的居民住宅小区越建越漂亮,但防盗门一关,邻居老死不相往来的“城市病”,让城里人怀念大杂院甚至村落生活的团结友爱。适应县城快速扩张的新形势,奉新县精心打造社区居民生活“百米服务圈”,让大爱洒向城区百姓。
县委书记张家良介绍:“奉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迅猛推进,社会矛盾凸显,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诉求碎片化和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倒逼我们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助民富、帮民乐、解民忧、保民安的工作水平。”
适应情感认同到法理认同的变化
法律顾问成为维稳“减压阀”
在奉新县罗市镇的司法所旁,“法律顾问工作室”的牌匾格外引人注目,在这里办公的既不是司法所的干部,也不是乡镇的干部,而是江西智泉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办公场所、律师服务费都由镇政府提供,百姓享受免费的法律咨询和服务。
3月2日,虽然不是律师固定的“坐诊”日,应官司缠身的吴兴海相约,罗市镇聘请的法律顾问许建国还是专程从县城赶来,和吴商量如何应诉。
记者翻开县里统一印制的法律咨询登记簿、法律纠纷调解卷宗,见里面详细记录了每次办理的时间、对象、事实、结果等。而最近调处的三起纠纷案:一起火灾事故,甲方是本县赤岸镇的包工头,乙方是罗市镇本土农民;一起工伤事故,甲方是本镇村民,乙方是会埠镇机械修理工;一起拖欠工资的劳资纠纷,甲方是砖厂老板,乙方分别是来自四川、邻县靖安和南昌三地的工人。
随着经济交往的活跃和人口流动性的加剧,以前本乡本土、乡里乡亲的矛盾纠纷多,现在跨乡跨县甚至跨省的纠纷一路攀升,奉新县群众工作面临着新困扰。
一次基层调研开启了一条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新思路。2011年初,张家良与基层干部谈心,了解到一个乡镇有起多年未决的山林权属纠纷,前不久请律师参与调解,争议双方都觉得律师说得在理,很快达成共识,冤家握手言欢。
律师懂法律,身份中立,作为事件的第三方,参与化解矛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于是,县委、县政府统一认识,做出决定,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运用法治方式化解矛盾!
2011年3月,涉稳问题较为突出的罗市镇先行先试,镇里出资购买法律服务。百姓学法、用法“零成本”, “信访不信法”的“无知无畏”者少了,“信法不上访”的“有知有畏”者多了。
县长甘贤武认为,新形势下,如果镇村干部照抄照搬熟人社会的感情认同工作办法,肯定行不通,必须学习法理思维。奉新的乡村干部有了法律顾问这位高参,依法行政就有了底气了!
罗市镇党委书记廖伟说:“以前乡村干部要花大量的精力处理矛盾纠纷,因为有些调处结果掺杂了经验和人情因素,常常出现‘翻烧饼’现象;现在依法调处,一锤定音,当事人心服口服,我们干部可以把主要精力用于经济社会发展上了。”
目前,全镇的干部正忙着四件民生大事:一是投入2100万元异地重建罗市中学。原来的中学位于距离集镇6.5公里最西面的一个村,群众反映孩子上学太远。二是投入200万元改造镇敬老院。原有的敬老院多人一间,且卫生间共用,老人半夜上厕所不方便。三是建设辐射全县的花卉苗木大市场。罗市镇有2万亩花卉苗木基地,有一半的人口从事相关的种植和贩销,现有的田间交易与规模化大生产已严重不适应。四是打造以萝卜潭景区为核心的旅游新产业。目前正在招商引资中。
2012年,奉新18个乡镇全面推行法律顾问制度。
2013年,22个县直行政部门和18家企业也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这一年,全县化解各类矛盾332件,化解成功率达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