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运喜:培养孩子的免疫力实践要有道
现实世界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那般完美,也非人们想象中的那般丑陋,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在现实世界的免疫力?日前,两则新闻中主人公完全不同的做法引起了笔者的兴趣。
其一:武汉某家庭为让读小学的女儿学会自我保护,经常让孩子看些负面新闻,他们还在网络上找到了央视关于“海南性侵事件”相关报道的视频,放给女儿看。增强孩子的“免疫力”。(3月14日《武汉晚报》)
其二:因为担心5岁的儿子受到不好的影响,一位“海归妈妈”对社会负面信息“严防死守”,连家里的有线电视也停了,至今已有一年。家住武昌的孙女士是位“海归妈妈”,她说,之所以停掉有线电视,是觉得如今电视里负面新闻太多,“电视中常出现一些少儿不宜的暴力血腥镜头,孩子还小,心智不成熟,看这些会影响身心健康,会具有攻击性,更喜欢用暴力来解决与小朋友的冲突。这是很可怕的。”(3月14日《北京晚报》)
孩子的成长不可能离开现实世界,给他另外创造一个理想的完美世界。因此,对于孩子,我们完全不必对一切负面的东西严防死守,也没有必要专门找些负面东西给孩子看。因为孩子毕竟不是科学家实验室里的试验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让他接触客观现实世界,不让接触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物,既不可能,也根本办不到。
笔者认为,培养孩子的免疫力,比较理智的、客观的、正确的做法,是顺其自然,该遇到什么就让他遇到什么,没有必要为他阻挡、隔离,该怎么处理就让他怎么处理,没有必要代替他来作出处理。就好象孩子学会走路一样,只有自己一步一步地走,不管走得稳不稳,走得好不好看,不管这一过程将有多久,会摔倒多少次,终归是要经过的。只有经过并完成这一个痛苦的过程,才能学会走路,才能走得好路。所以,毛泽东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必须自己亲口尝一尝。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可见实践在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中有多么重要。
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和适应能力,如何提高孩子在复杂环境下的免疫力,同样需要在生活中磨练,在实践中摸爬滚打。只有放手让孩子广泛接触各种好的坏的、积极的消极的、正面的反面的、健康的病态的、善良的丑恶的,才能真正培养孩子正确的是非能力、辨别能力、处理能力,而不至于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心慌意乱,不知所措,六神无主。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作为父母,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给予正确的指导、科学的引导和必要的帮助。
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笔者不以为然,近朱不一定赤,近墨不一定黑。环境确实可以影响人、改变人,但毕竟是外部因素。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内部矛盾,是内因。即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我们既不能完全否定外部环境的影响作用,也不可片面夸大外部环境的作用,环境的作用再大也不是决定性的。
总之,不管这个世界如何,或美善,或险恶,或真诚,或虚伪,或干净,或污染。也不管我们如何为孩子创造一个多么完美的环境,孩子永远不可能完全摆脱真实的生活世界。在其人生中遇到点“事”,也许并非一定是坏事,至少可以丰富孩子的经历、经验。相反,孩子一生没有遇到任何“事”,也许并非就是好事,不一定对孩子的成长成熟有利。显然,上述两种做法都是极端的、错误的、不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