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景源:去年GDP增速下滑是客观经济规律体现
央广网财经北京3月3日消息 随着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今天举行,一年一度的“两会”拉开帷幕。为了准确客观地反映过去一年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展望2014年中国经济前景和面临的挑战,经济之声推出两会特别节目《姚景源说数据》。
在众多的经济数据中,最引人关注的数据之一,就是GDP,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国GDP同比增长7.7%,这个增速和2012年持平,超过年初确定的7.5%的预期目标。我们应该如何解读在全球经济形势疲软,中国经济调整转型大背景之下GDP增速控制在7.5左右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呢?
国务院参事室、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对此解读。
对于如何看待去年GDP增长情况,姚景源表示,2013年中国经济实现7.7%这样一个增长,第一它实现了我们当初所设定的预期目标,第二就是说我们把7.7%的这个增长速度拿到世界当中去做一个比较,去年美国经济的增长就是2%,日本是1%,欧盟好不容易它实现了0以上的增长,这是发达国家。金砖5国如果把我们中国去掉,最好的增长速度也就是5%略高一点,所以我们把中国经济去年7.7%这个增长速度拿到整个世界当中去比较的话,还是最快最好这样一个增长速度。
关于怎么来看中国经济的下行,在姚景源看来,第一是客观经济规律的体现,就是任何一个国家它也不可能长期的保持一个高速度的增长,中国的经济由过去的高增长回到一个常态的增长,所以经济的下行我们应该把它看成是经济规律的作用,应当把它看成是一个常态;第二,对于中国经济来讲,现在工作的着力点不是速度,是质量,是效益,为了把质量和效益扎扎实实的抓上去,我们就一定要把重点从过去以速度为重点转过来,这是我们增长方式的战略性转折。
至于我国经济常态增长和每个人的就业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对此,姚景源认为,要讲经济增长从过去的速度转到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就是说我们一定要明白经济增长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民生,不是单纯的追求GDP。过去我们的速度虽然很快,但是大家还有一些个意见,甚至有牢骚,就是我们速度虽然保持一个较快、较好的速度,但是我们的质量和效益在民生问题上确确实实还存在着差距。所以我们现在回过头来,我们重点放到质量和效益上,这一切我们转的好不好,检验的最重要的标准就是民生是否改善。民生当中有这样几个指标非常重要,比如说第一就是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现在中国就业压力可算这样一笔帐,比如说我们今年有727万大学毕业生要工作,我们还有近300万的职业高中和中等专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要工作,如果再加上高中考大学没有继续升学的要工作,部队复员专业的要工作,还有我们一些海归的留学生也要回国工作,所以,我们的就业压力应当是讲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遇到我们这么大的压力。
姚景源还进一步分析,我们既要保持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又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按照我们现在状况来算,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可以实现新增就业130-150万。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实现去年7.7%的增加,全年我们实现新增就业1300万,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就,所以经济增长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为我们的就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吸纳条件。
对于如何实现既有规模的增长,同时又有质量、效益,还能有充分就业这样一种良性的产业结构,姚景源指出,去年我们的经济增长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比重第一次超过了第二产业的比重。第三产业是吸纳就业最重要的领域,为什么现在速度由过去的两位数现在到了7.7%左右,而我们就业有这样一个成就是和我们的结构调整,特别是我们第三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着直接关系。对于中国来说,尽管第三产业服务业应当说是在去年一年有了一个较好的发展,但是总体上来看我们还是比重太低,现在我们的第三产业占整个国民比重是46%,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都是超过80%,全世界平均水平是60%,所以我们在这方面还是有差距。
所以,今后,要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我们还是要下决心的努力提高我们服务业第三产业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另外,拉动经济增长是靠三架马车,就是投资、消费、出口,我们将来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放到改善民生上,最重要的就是让消费这架马车能够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这一点也是今后改革和需要完善的重要领域。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