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晋源区2000多年前的军事古堡欲“复活”
2000多年前的军事要塞,在太原晋源区店头村村民自发开展的各种救赎努力下,被废弃的村落已出现复苏现象——
阅读提示
7月16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公布2014年第一批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的通知》,太原市晋源区店头村成为其中一个,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实施方案要求9月18日前报送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店头村位于太原市晋源区风峪沟,是古晋阳城西大门的一处军事关隘和屯兵之地。千百年来,它由军事古堡演变为民间村落,及至近年村民搬走,虽已成为“空堡”,但因其不加雕琢的朴素古拙、独特的建筑结构和久远的历史况味,而成为了军事爱好者、摄影爱好者、古建筑爱好者、影视制作团体最爱的地方,在村民自发开展的各种救赎努力下,废弃的村落已出现复苏现象。8月下旬到9月上旬,记者多次走进这个冰封了2000多年的军事古堡,探寻神秘,聆听历史和现实声音的碰撞。
实地探寻:家家相通,原生态窑洞群引人入胜
8月24日,省城太原的天气还有些闷热,车辆穿过郁郁葱葱的庄稼地,驶向晋源深处,一个坐落在太原市西南20公里处的古村落——店头。店头因村里的石碹窑洞极具军事古堡特色,在2010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它背依吕梁山支脉蒙山,村前的风峪沟曾是西通陕甘宁的古驿道。
站在风峪沟底仰望,只见古村坐落在群山怀抱里,在枯草和绿叶掩映的树木间,几座破旧的窑洞依稀可见。沿着一块块大石头堆砌的街巷,放眼望去,乍看,人烟稀疏,窑舍寥寥;细看,或古或次古,一色石窑洞,依山势自然布列,回环隐显,高下错落;深入其中,窑洞之间无不有通道,上下层之间无不有阶梯,可谓洞洞相通,层层相连。
店头村导游贾和平介绍说,这些毫不起眼的窑洞是一组三四层高的层楼式石碹窑洞,东西延绵1000米。古堡现存石窑460余间,因为间间窑洞串联,只要进入任何一间窑洞,就可以在其间的任何一间窑洞、密室、暗道、地道进出,从外观上看与民宅无异,但是内部却机关重重,一进门就感觉如入迷宫。军士潜伏于堡垒间活动自如,外界却难窥其玄机。
小贾说,古村内的建筑遗存均采用当地河跑石,不经雕凿砌碹成拱形的楼层互通式、窑洞串套窑洞、窑洞内连接地道等具有军事功能的石质建筑群组。现村内历史遗迹有:战国之际的“龙尾道”,先秦时期的具有军事部曲制度的“隔道”“舍道”、有“塞向墐户”之“向”的实物形制,有古地道、赛马场等,还有形成村落后宗教祭祀场所,如紫竹林、古戏台、灯山等,以及北魏权臣“世传刘薛王”的蒙山寨避暑行宫遗址等等。
随着小贾的导游脚步,记者看到,清代在原有基础上建造的紫竹林寺、戏台、看台、灯山等建筑物依然完好,两条商业街虽已败落,但仍有经商贸易的遗迹。古堡建筑主要以石窑洞为主,风峪河内的河跑石运用层状砌、人字砌等砌筑方式,采用纵联筒拱的形式,在解决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石材特点,完美地解决了石窑洞的采光、通风、排水、防盗等功能,体现了当地人民的高超石作技艺。
巷子里,不时出现三三两两的游客。一位来自北京的摄影发烧友告诉记者:“早就听说太原有座古村,一直以为是像榆次后沟那样的民居村落,真正亲临其地,才发现竟然是历史长河中难得一见的千年军事古堡。”
历史考证:军事咽喉,最远可追溯至战国年代
店头村位于风峪沟中,风峪古作风谷,据《洪武太原志·山川》(《永乐大典》五千二百二卷)记载:“风谷山,在本县西十里,西属交城,入楼烦路。唐北都西门之驿也。”
正如山西大学研究历史军事地理的靳生禾教授所说:“中国传统民居讲求蓄财、严实,店头村的窑洞洞洞相连,不合古人规制,肯定不是民居;如果是客栈,哪个商家有财力建这么庞大的建筑?因而,店头村最早应该是经过统筹设计、规划的官修兵营和防卫工事。”靳生禾经考证认为,西晋并州刺史刘琨于公元307年至316年在晋阳古城抗击匈奴9年,最有时间条件和战事需要修筑店头石窑洞和地道。
9月3日,记者再次求证店头古堡历史时间时,村委会主任李贵虎介绍:“如果按公元979年北宋太宗皇帝赵光义火焚水灌晋阳城的说法推算,店头这个曾经在盛唐时期就无比繁华热闹的商贸集镇,应该是到北宋时才开始日渐衰落的。从那时到现在,店头至少该有千年以上历史了。现在有专家已经考证最远可追溯至战国年代。”
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王崇恩编纂的《店头古村》介绍:“在这里以石窑堡为城,风峪河为池,据高耸为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关隘。‘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正是战国之际军事要塞的典型模式。”
众所周知,晋阳城肇建于春秋战国之际,其后此地战事频仍,因晋阳城东南两面均有汾河为天然屏障,所以入犯晋阳之敌多从西来。如智氏遏晋水漫灌晋阳,也是从西进犯,因而风峪大道在战国之初亦已形成。同时,从店头石窑反抛物线形阶梯,以及古堡建筑中宽敞的开间、偏狭的斗室等建筑格局来看,完全符合先秦军队部曲制的规定,有屯、什、伍之分。综上所述,可以断言,风峪石窑古堡为始建于战国的军事建筑,迄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
采访时,恰逢50余位穿着迷彩服的游客在玩真人版CS激光枪战,一位游客深有感触地说:“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古堡得天独厚的军事设置,置身于冷兵器时代的古堡,虽无浓烟、利剑、长弓,但在迷宫一样的窑洞里,怀想当年风萧萧,马嘶鸣,也是别有趣味。”
文物保护:修缮保护,单打独斗略显步履蹒跚
历史变迁,店头古堡由于年久失修、文物本体自然老化现象严重,再加雨水侵蚀与植物生长、人为破坏等原因,古村落日渐衰败。村民也从2001年起陆续向外搬迁,仅留下一些不愿迁移的老人在村中继续生活。
2008年,后来成为村委会主任的民营企业家李贵虎开始对村子进行环境整治、道路建设和古建修复,用李贵虎的话说:“煤总有挖完的那一天,文化却是越挖越多。店头的窑洞古堡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聚宝盆,我们有责任保护它,让它生出更多财富,为子孙谋福。”
2010年7月22日,经国家住建部、国家文物局领导专家的认真评审,店头古堡被评定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也成为了太原市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随着店头古堡名气的大增,一些游客纷纷慕名至此,不少影视剧组也看上了这里,村里的旅游业日渐兴旺,有些村民开始返乡搞旅游。
李贵虎是土生土长的店头村人,他养过货车,开过石矿,也经常到各地旅游,但在他看来,还没见过像自己村中结构如此奇特的窑洞。2007年9月,他产生了开发本村窑洞的想法,便成立了旅游开发公司。5年里,李贵虎投入1400万元用于店头村的河道整治、道路建设和古建筑的修复。然而,省规划局一位专家考察后说,保护开发店头古村落,至少需要投资两亿两千万元,这让李贵虎心头一沉。
2009年,店头村曾尝试收取门票、停车费,聘请导游,但由于基础设施达不到要求,接待能力不足,李贵虎被迫停止了开发。“古堡旅游按理说没有淡旺季之分,可北方旅游季节性明显,很多游客只会集中选择夏天、秋天来玩,无形中减少了很多客源。”李贵虎说,目前,旅游中心的食宿尚可以满足零星散客,但还不能满足百人以上的团队游客。
店头村包联干部、太原市晋源区总工会主席刘志刚说,店头村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既是晋文化的一角,也是晋国古军事的载体,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晋源区政府把店头村作为继蒙山以后又一推出的项目,但目前因为资金、人员等问题还存在一些困难,现在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周边开发。如今,店头村的名字一天天被人知晓,但距成熟景区还有很长一段路。
风吹,云移,光影掠过。走出古堡,意犹未尽。驿道前缓缓流淌的积水映着青苔幽微的色泽,暖暖的阳光溅在千年古石上,穿过幽然寂静的老巷,缓缓地照着屋角,安详而宁静。寄存着岁月、生命、血脉流转故事的古堡渴望于古典写意中,再现昔日辉煌。
本报记者任志霞实习生赵晓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