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需倡导更需引导
原标题:大学生创业,需倡导更需引导
——本文系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年来,大学生创业已成为高校校园里“点击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各类创业大赛如火如荼,而一些“另类”大学生创业也一直饱受争议。今年6月底,上海财经大学有学生推出了一款校园创新金融小产品——“挂科险”:只要投保5元,考试不及格,就可以获得30元的补偿,取得单科90分以上的,也可以拿到20元的高分奖金。(12月2日《工人日报》)
前段时间,“熊孩子险”、“扶老人险”等“奇葩”险种层出不穷,赚足了人们的眼球与口水。经过这些险种的充分“预热”后,“挂科险”又不出意料地如期而至,只不过,这次是与社会广泛关注的“大学生创业”联系在一起的。
这是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也是一个大学生“过剩”、就业艰难的时代。因此,鼓励高校学生利用自身的知识和创新优势自主创业就成为当前一个备受瞩目的课题。大学生创业一方面可以从整体上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自己的阅历、弥补自身经验短板。但我们在鼓励和呼吁大学生投身创业的同时,往往会忽略大学生创业后续的质量和方向。缺少持续的关怀和规范引导,大学生的“创业初体验”便很容易迷失和“跑偏”。
创业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学生创业也是如此。在笔者看来,鼓励大学期间尝试创业的意义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让大学生获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创业之初就在内心种下一颗社会责任感的种子,经济效益反而是次要的。但类似的“代写作业”、“代上课”、“挂科险”等投机创业行为显然违背了这种初衷。这些服务在高校校园里确实存在着很大的潜在市场,但这中间可能为大学生自身发展和学风校风带来的不利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试问,如果大学生一开始创业就是走的投机之路,那么这种创业是否还有意义?是否会把他们引向越来越远的歧途?
值得欣慰的是,虽然有这种“奇葩创业”现象的存在,但我们也从中看到了大学生创业的活力和能力。大学生群体从来不缺少想法和创意,也不缺少灵活和眼光,他们缺少的是系统的培训和引导,只要对大学生这种活力和创意予以正确的规范和引导,那么这些年轻的思想迸发出的火花必定是出人意料的惊艳。为此,高校有必要在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同时,更多的关注创业的质量和方向,帮助大学生在提高创业技能的同时树立一种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在创业的同时学会负责与担当,这也正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面对大学生的“奇葩创业”,我们无需过度焦虑和口诛笔伐,因为这反倒给我们提了醒:在全社会倡导创业创新的时候,在政府从国家层面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同时,后续的规范引导与支持关怀必不可少。大学生创业,需倡导更需引导。
文/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