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启动“夫人外交” 米歇尔访华“软调节”
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
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于19日至26日首次访华,两个女儿和母亲随行。消息一公布,立刻引来中美媒体和民众的极大关注:媒体关注米歇尔此行时机选择、行程目的;美民众翘首等待米歇尔说好的“每日微博行踪”;中国网友则热心为米歇尔准备好“庆丰包子”和“肉夹馍”美食菜单……
在专家看来,米歇尔“独当大任”访华,是现代美国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夫人外交”政策的发挥,由于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国际地位日彰,米歇尔此行或再掀起美国“第一夫人外交”的旋风。
【预热】
“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访华,不带总统奥巴马”——米歇尔单独访华的消息引起了中国读者的极大兴趣,美国“第一夫人”单独出访常见吗?第一夫人访问与元首访问有何区别,意义何在?伴随这些问题,美国公共外交传统中的“第一夫人外交”走进了中国民众的视野。
提前预热 突显重视
米歇尔此次“撇开”总统奥巴马,带女儿、母亲访华,就是典型的“第一夫人外交”。根据其行程安排,米歇尔将到访北京、西安和成都,访问当地的大学和高中,与年轻人探讨教育的力量——议题切合“第一夫人外交”关注的医疗、教育和女性权利范畴。
米歇尔预定19日启程访华,但她提前两周、在美国时间4日就亲自在白宫网站发布博客文章,公布消息,并以发布文图、视频更新等方式来“求关注”,显示米歇尔本人和白宫方面对此次访问的重视。
为了自己的首次中国之行,米歇尔正在学说简单汉语,“你好”、“再见”、“谢谢”等已难不倒她。而且,面对美国学生推荐的“拌海蜇、凤爪、鱼头”等菜式,一向以“吃货”自居的米歇尔已放言自己愿意“冒险”品尝从没吃过的特色中国菜。其出访前的言行之间,已对中国释放不少善意。
首次独访不寻常
据美国媒体报道,虽然“第一夫人外交”是现代美国的一个传统,但自从奥巴马总统上台之后,“第一夫人外交”成为美国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手段的迹象更加明显——米歇尔是近年来单独出访最多的美国“第一夫人”,特别在民主党兵败中期选举之后,米歇尔越发成为奥巴马的“秘密武器”。
据统计,米歇尔曾于2010年访问海地和墨西哥,于2011年独访非洲的博茨瓦纳和南非。虽然独访次数看似不少,但其海地之行有副总统夫人做伴,实际上的“独访”也仅为墨西哥和非洲两次,中国之行是其5年多“第一夫人生涯”中第三次单独对某个国家进行正式访问。
而在美国历史上,第一夫人从未单独正式访华。前第一夫人希拉里1995年曾前往北京参加联合国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前第一夫人劳拉2010年曾赴中国宣传预防疟疾和艾滋病知识,但两者都不是正式访问。与希拉里和劳拉不同,米歇尔的北京之行是一次正式访问,有着更显著的意义。
【点评】
约定访华 不涉内政
米歇尔中国之行的时机选择和目的引发不少媒体和网民揣测——中国与美国近来在防空识别区存在交锋、美国重返亚太导致中美矛盾增多,更有甚者,最近乌克兰局势紧张也被认为是米歇尔来华的原因。
对此问题,美国问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研究员袁征认为米歇尔3月访华的行程是中美双方早已约定,双方共同协调的一次访问,与其将乌克兰局势联系在一起有点“想当然”,而且乌克兰问题也持续了一段时间,只是近期出现了大问题。
袁征指出,米歇尔此行是一次公共外交、夫人外交,也是因为她缺席了去年中美元首的加州庄园会晤,此次要兑现见面承诺。米歇尔访华涉及的也是教育、医疗、环境等软性话题,在这些领域里,中美的分歧比较小,双方完全可以合作。至于中美关系中的政治话题,并不需要第一夫人来谈,美国副总统和国务卿此前都已相继来华,而且第一夫人不干政也是各国的一个惯例。
但毫无疑问,米歇尔访华体现了美国对中美关系的重视,袁征认为,米歇尔的夫人外交将为中美两国带来更友好的交往氛围,通过中美媒体的报道,增加双方民间的认知度和文化交流,为双方公共交流的心理状态带来良好的影响。
最后,至于美国总统奥巴马4月访问亚洲,将“过中国而不入”,米歇尔访华是否有补偿的嫌疑,袁征也认为两者并无关联。
袁征指出,奥巴马4月的亚洲之行主要是弥补去年因美国政府关门而取消的亚洲访问,向东南亚国家显示美国有实力和精力重返亚洲。因此,若奥巴马此次顺访中国,反而显得意义不大。袁征认为,合作中有分歧、矛盾是中美关系的常态,当前中美关系平稳,在奥巴马剩下的3年任期里,预计还将以元首身份对中国进行一次正式的国事访问,而时间有可能在今年秋天或明年。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