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推出“诚信农贷”新模式

05.05.2015  17:47

  无需抵押,无需保证,仅凭信用,足不出村就能贷到款。婺源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推广中,推出“诚信农贷”新模式,即只要农户有致富渠道、讲诚信,就能很便利地获得贷款。如今,婺源5.8万农户持有婺源县农村信用联社发放的《小额农贷贷款证》,在当地所有信用社网点都可以方便、快捷地办理小额农贷。

  今年30多岁的婺源青松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劲松,家住婺源县中云镇中云村。他20岁就开始从事肉鸡养殖,刚开始时一无经验二缺资金。2001年,婺源县农村信用社开办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他解决了1万元鸡舍扩建资金。2002年,叶劲松的养鸡场由于加温操作不慎引起火灾,直接损失10多万元。得知情况后,中云镇信用社第二天便派人来到鸡场,鼓励他重新再来,并为他发放小额农贷6万元。如今,叶劲松创办的养鸡场已经发展成为年销售肉鸡100万羽、产值15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是婺源“诚信农贷”助农致富的一个缩影。

  “诚信农贷”新模式

  何为“诚信农贷”?即只要农户有致富渠道、讲诚信,就能很便利地获得贷款。婺源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推广中,全县2000多名基层干部,采取分片包村、包组、包户的办法,把县、乡、村三级联系起来,建立村“两委”成员联系信用贷款户制度。同时,健全农贷协管员制度,在村干部中挑选聘请186名农贷协管员,帮助开展信用评级、核发贷款证等工作。此外,积极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比活动,设立“婺源县农户信用奖励基金”,先后对全县61户“模范信用农户”和108名“模范信用干部”进行奖励,推动全县“诚信农贷”环境改善。这种贷款方式考核的重点就是农民长期以来的信誉程度,对于培育农村道德体系建设起到了正确的引导作用。

  如今,婺源5.8万农户持有婺源县农村信用联社发放的《小额农贷贷款证》,在当地所有信用社网点都可以方便、快捷地办理小额农贷。当地农民高兴地说,诚信农贷像存款一样方便。“贷款证”就是他们获取信贷资金的“绿卡”。

  金融服务助农致富

  近年来,随着婺源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吸引了不少景区百姓投资创办“农家乐”。婺源江湾信用社等网点及时把支持农民发展“农家乐”作为信贷投放的重点,对谋划发展“农家乐”的农户进行评级授信或提高授信,先后为800多户经营“农家乐”的农户发放贷款7000多万元,促进了旅游产业链的延伸,带动20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

  与此同时,婺源县联社先后推出砚台加工贷款、玉石加工贷款、养殖贷款、茶油合作社贷款、茶叶信用共同体贷款等,为最美的乡村提供最美的金融服务。当地许多农户因地制宜,在发展传统种养业的基础上,发展特色种养、加工运输、民间流通等产业,形成了中云、高砂池塘养鱼,大畈、溪头砚台加工,江湾、思口清水河蟹,赋春民间流通等特色产业群,极大地拓展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如今,婺源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78元,比推广小额农贷前的2000年翻了5番。截至目前,婺源农村信用社存贷款规模突破50亿元,已经成为当地营业网点最多,业务规模最大,客户资源最广的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