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伟:“送戏出海”不是“烧钱留洋”
9日,文化部发出禁令,坚决制止国内艺术团组赴国外“镀金”。近些年来,大力推动文化产品“走出去”是我国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一些文艺院团和社会团体“镀金”性质的海外演展活动日益严重。权威人士指出,长此以往不仅造成“文化浪费”,也损害国家艺术尊严,助长形式主义之风,此类演出风该刹刹了。(7月10日新华网)
就在今年政协会议期间,文艺界代表宋祖英女士说道“最近有老师对我说,有人批评你了,扎堆去金色大厅演出,就是你开了一个坏头,我想想也确实开了一个坏头……”,宋祖英委员的话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各色团体扎堆海外演出的事件关注。对于文艺团体交流的需要,我们不能否定。因为,他们正是带着“文化产品走出去”的使命走出去的,或许如此,才显得理直气壮,不管出去花费几许,有无观众和市场?泱泱中华,文化已经上下五千年历史,提起东方文化谁人不晓?早已跻身世界大国之列,为何单单文艺就不能让世界接受,这里面必然存在一个质与量的关系,文艺中透露着一股浮躁,固然有体制上的悲哀,背后也不乏文化官员的功利思想和形式主义在作怪。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展开,一些国际文化艺术殿堂也开始向资本金钱伸出橄榄枝,毕竟一个能够承办国际文艺演出的机构,维持也是需要费用的,有的梧桐树,不一定会有金凤凰,但一定会引来更多的野鸟来下蛋。正如国内有一些艺术团组和社会团体,打着“文化交流”的名义,自费赴海外“镀金”演展,通过炒作捞取名利。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2月到9月,中国到访金色大厅的文艺院团达133个,其中有相当部分“只为海外镀个金”,没啥声响,即使对方开出“天价”场租费,也要争着上。甚至出现了一个团演出,下面三四个团的演员在底下互相捧场的乱象,以至于海外接待方疑惑,“演出团是不是来旅游,顺带演出的。”“我们现在很多‘走出去’的演出其实被人家当笑话看。”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响乐团团长谭利华说。
追寻这些团体乱象,为何会有如此笑态窘况?不得不提到国内常人眼中和体制认定的“身份资历”,“海龟”派走到哪里都是吃香的,不管是真海龟还是假镀金,不问能力多少,反正在国外呆个一年半载,回家后就能一夜成名,这也急铸了一些文艺团体的集体奔赴海外演出拿奖的期望值。还有就是,一些地方民族乐团往往没有把握好发展潜机,一味因循守旧,老作品不创新,没有了新的观看受众,在衰落中濒临退亡。此时,国外的机会就显得格外重要,不一定会火多久,但一定能够火一段,但凡这样的社团一般都有相关组织机构管理,有一定经费支撑,花点钱出趟国,就能解决眼前问题,谁不喜闻乐见。诸不知,这样已经严重陷入了“形式主义”。
国内一些文艺社团扎堆“海外镀金”,影响很坏。金钱开路,自娱自乐,不仅损害国家的艺术尊严,也干扰了正常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凡事必然要遵循规律,作为一个文艺团体,必须学会文化创新,经常深入群众,了解到群众的文艺需求,自然会有新创作;作为文艺主管部门,也要着力引导他们遍走基层,深入生活,一味地给钱送物,能够救济到什么时候?艺术不能为生活所接受,无源之水能够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