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学子回村相亲陷尴尬 姑娘嫌其年龄大工作差
在农村,每至春节前后就会出现一波“相亲、结婚族”,回来结婚的人多是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另外还有一部分是在外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前者的“回归”显得自然而然,后者的“回归”却让在泥土里摸爬滚打大半辈子的庄稼人陷入困惑、一时无法接受。
谈婚论嫁在中国历来讲究门当户对,在农村这个观念更是根深蒂固,正所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农村人认为这就是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他们认为农家孩子唯有读书将来方能出人头地,才能跟城里站稳脚跟,才有资本跟城里人谈婚论嫁。
杨世杰今年27岁,出生在安徽省固镇县所在的农村家庭,父母都是老实巴交农民,从小坚信像自己这样的孩子唯有读书以后才能出人头地,所以从小学到大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老师喜欢,乡里邻里夸奖,22岁大学顺利毕业,之后在上海找到一份跟自己大学专业相关看似体面的外贸工作。
工作五年多,一直没谈到合适的女朋友。父母也操心希望早点结婚,说和他同龄的儿时玩伴都结婚了,有的小孩子都上幼儿园了,希望杨杰涛早点成家。
作为是家中的长子,父亲身体不太好,催他结婚催得急。家人看他在城市找不到媳妇,去年就开始在老家给他张罗着找。
杨世杰的母亲说,按他老家的风俗,十八、九岁才是相亲和结婚的黄金年龄,像她儿子这样年近30岁的农家孩子,媒人直接就不愿给他牵这根红线。
“在城市谈对象没房没车没存款,谈不起,在老家农村又被嫌弃年龄太大,不好找。更重要的是让人家笑话。”27岁的杨世杰表示,这个春节,他在老家相亲3次,没有一个谈得来。上班时间将至,他还要回上海工作,找对象的事今年又没戏了。
记者了解到,像杨世杰这样的农村大学毕业生非常普遍。他们是村里走出为数不多的大学生,毕业做着一份待遇一般的工作。在城市里,他们努力奋斗但积蓄有限,谈不起对象,不得不退守农村老家,因为没有体面工作,加之年龄原因,在农村没有什么市场,也不受农村姑娘欢迎。
记者从固镇县民政局获悉,去年全年该县共有9159对新人登记结婚,“近几年我们县结婚人数逐年增多,主要时间段集中在春节前后。”固镇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副主任杨春燕说。(成展鹏 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