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书写苏区振兴“宁都经验”新荣光纪实
翠岗草木葱荣,梅江碧波欢唱。
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盛夏时节,踏上翠微大地,城乡小区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曲巷回廊,处处魅力;工业园区大道纵横,厂房四布,处处活力。
三年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短一瞬,可对于宁都的发展来说,却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沐浴春风,化蛹成蝶,从最初的赣南苏区“贫困样本”,宁都正蝶变成振兴发展“宁都样板”。
美丽蝶变的背后,正是80万宁都儿女奋力书写的“宁都经验”。4月12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赣州市委书记史文清在宁都呈送的工作情况报告上批示:“这几年宁都注重理念创新、工作创新;注重统筹协调,注重实践实效,探索创造了许多鲜活经验。”
寻路 注重创新寻出不凡路
外地人与宁都人首次见面,常常会意味深长地说上一句:“宁都,过去名气很大啊。”这“过去”两字,就是宁都人心中的隐痛。
翻开《宁都县志》,历史上的宁都,曾有书写不尽的繁华。
且不说那几度设州、千帆竞渡、万商云集的风光无限,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宁都经济依然雄居赣州各县前列。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宁都却突然间跌落了。其时,正值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曾经给宁都带来无限荣光的农业大县,此时成了包袱,错过工业化发展的机遇,宁都由“标兵”变成“追兵”。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时间的长河中,曾经的荣耀与落寞已离宁都而去。今天的宁都人更加明白:在振兴发展的道路上,通向胜利的钥匙掌握在自己手里。
“我们宁都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啊!”宁都县委书记王四华斩钉截铁地说,宁都发展正当其时、时不我待,但必须要走出一条新路。
诚如其言,顺流而下易,逆流而上难。要快起来、赶上来,必须有一套超车技巧。
“不能把别人的路再走一遍!”谈起如何超车,土生土长的宁都民营企业家刘鹏飞,很有自己的一套。他依托电子商务新业态,把孔明灯卖到了全世界80多个国家。
进入“e”时代,宁都敢为人先抢抓电子商务发展机遇,创造性推进“电商进农村”、“电商进园区”、“电商招商”、“电商创业”、“电商扶贫”工作,电子商务呈现强劲发展态势,被评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
不走寻常路,不独在电商产业。振兴发展,宁都醒得早,起步快,以“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和创新实践,寻出一条不寻常的振兴路:
在财政管理方面,让资源变现,让资产变现,以少量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大投入,为宁都振兴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交通建设方面,聘请省交通厅编制“一环八射十六联”的县域公路交通网络中长期规划,实现了项目申报和项目审批的无缝对接;
在纳税服务方面,推出国税地税联合办税,做到“一窗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提高办事效率;
在精准扶贫方面,创造性地推进电商扶贫、光伏扶贫、金融扶贫等工作,得到了国家和省市各级的肯定和表彰,被评为全省2014年度“扶贫和移民工作先进县”……
如今,创新已然渗透宁都的每个领域,融会贯通于日常工作。
闯路 注重统筹闯出稳健路
振兴发展,不单是经济的振兴发展,该县决策层思路清晰而笃定: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振兴不偏废。
改革发展,从来就是与挑战相伴相生的,宁都也不例外,但在闯路中,注重“变”与“稳”的平衡,从容驾驭改革与稳定。
时针拨回2011年,违章建筑在县城规划区内蔓延。面对群众的期盼,新一届班子秉承阳光拆违原则,以党员干部为重点对象,以“六必拆”为突破口,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20多万平方米违章建筑顺利拆除,相关经验在全国范围引起关注。
以为民利民为依归,改革就能赢得民心。近年来,该县顺利打通了翠微西路、环西北路等“断头路”,贯通了多年没有贯通的三环南路,拆了10多年没拆掉的南门48套房。
幸福的脚步在城乡之间喜悦穿行,宁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田埠乡光明村终于通电迎来光明,固厚乡东排村也告别浑浊的水井……身为农业大县,宁都十分重视农村这个薄弱点,4年来,投入大量资金,解决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问题,农村越变越美。
“依山傍水、山环水绕、滨江园林”,宁都高标准、高起点推进以永宁新城、翠微新城为重点的城区建设,以及梅江老城改造,县城规划区控制面积由70平方公里扩展到108平方公里,城市也越来越有品位。
“建”与“享”的兼顾,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让百姓享有更好的教育、更优的医疗条件、更满意的收入,在这些紧要处发力,不但不会影响发展速度,反而会倍增振兴效益。”县长刘勇说。
建设发展,始终是宁都不变的主题。4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家。2014年,该县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57.5亿元和25.6亿元,实现三年翻一番。
经济发展的宗旨就是改善民生。2014年,全县投入民生资金25.9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4.4%,扎实完成了市里下达的50件民生实事。
翠微峰国家森林公园依法收回行政管理权和门票出售权并免费开放,10所中小学校改建,3所医院整体搬迁,11所乡镇敬老院新(扩)建,14081户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42218人实现稳定脱贫……悄然间,以民生为先导的巨大变化在宁都大地上日新月异。
十个手指弹钢琴,全面振兴不偏废。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伟大实践中,一张统筹协调、全面繁荣的巨幅画卷正在翠微大地迅速展开……
赶路 注重实干赶出快速路
荣耀远去,梦想仍在。加快发展重振雄风的念头,深埋于每一位宁都人心底。不甘人后的宁都人始终憋着一口气,发扬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务实作风,以实干促振兴,以实效检验各项工作,迈上了良性互促、动力叠加的振兴发展快速路。
一座座大桥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一座座隧道正在快速掘进和贯通,一段段路基在赣南山区从无形到有形,南昌至宁都高速公路正迅速延伸,有望于年底前通车。
把近乎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把可能的事变成现实,把现实的事做到最好,宁都人在干事创业上,不止于量力而行,不满足于尽力而为,而是全力以赴。
这种变化,得益于狠抓作风建设的举措,源于迎难而上的责任和担当。
2011年下半年,一场“加快宁都发展 重塑宁都形象”大讨论席卷宁都大地,并在之后几年间发展升级为主题教育、教育实践、深化提升活动。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干部作风整治年”、“领导干部十带头”、“三严三实”等一项项活动相继开展。
与此同时,经过反复酝酿与锤炼,“崇文、怀德、开放、致远”的宁都精神渐趋清晰。
每个党员干部经历作风的“大阅兵”、“大锻造”,在宁都精神的引领下,实干已渗透在身体力行中,渗透在日常的工作、平凡的坚守中。
今年夏天,一场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突如其来,房屋倒塌,农田被淹,群众受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着严重威胁。危难关头,广大党员干部迅速响应、积极作为、勇挑重担,始终屹立在洪峰浪尖,用一致的行动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信心答卷。
在抗洪救灾、信访维稳、项目建设、“三送”工作等急难险重的任务中,检验识别使用干部。宁都通过端正用人导向,突出工作实绩和基层一线,谁愿意干事、谁干了事、谁干成了事,就提拔谁、重用谁、使用谁,引导干部作风转变。
“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在每个重大项目现场,都挂出施工进度牌,上面标明每季度的工作目标及进度,并公布了责任单位、责任人的名字及电话号码,逼着大家比学赶超。
现在,部门到企业,领导干部到普通群众,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全面振兴发展快速推进。2014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分别同比增长9.7%和16.5%
潮起正是踏浪时。沐浴振兴发展春风,宁都志怀高远,砥砺奋进,逐浪追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出发,奔向更加天高海阔的未来。
廖海峰 廖鸿鹏 陈孟春 曾嵘峰 曾宁文 夏秀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