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少华:存款丢银行赔是“常识”的回归
储户存款被异地盗取,银行要不要赔偿?近日,集美区人民法院针对一起存款合同纠纷案件作出一审判决,被告银行被判赔偿储户的全部损失及利息。(据9月9日海峡导报)
在最近几年公开信息中,储户在银行存款不翼而飞的新闻时常出现,少的几千,多的数万甚至数十万。但是这些存款丢失的结果基本上都大同小异,那就是银行并不承担责任,用通俗一点的话说,就是谁丢谁自认倒霉。把钱存入银行本来是最安全的,但储户“丢了白丢”,让很多人忧心忡忡,我们还能相信谁?谁又能真正靠得住?
实际上这本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常识,储户将钱存入银行,在办理完手续时也就等于完成了一件交易,是合约也是合同。银行虽然要付给储户一定的利息,但银行能从储户的存款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银行就应该,更必须保证储户资金的安全,这是银行作为一个交易方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更是一种起码的商业道德。但是我们看到每一次储户存款丢失或被盗后,作为责任方,银行总是绞尽脑汁千方百计的寻找原因,推卸责任。“存款丢失后,人们最关心的是能否索赔追回。”但北京一位多次代理此类诉讼的律师说,现实情况是,“几乎不可能。”
银行常常把储户称之为“上帝”,甚至是“衣食父母”。而“上帝”和“衣食父母”放在他们那里,他们更是从“上帝”和“衣食父母”这里获得了大量利益,但某一天把钱管丢了,他们却把自己的责任推个一干二净,甚至让“上帝”和“父母”自认倒霉,哪一个“上帝”会稀罕这样的“奴仆”?哪一个父母还会要这样的“不孝之子”?银行的这种毫不负责的态度和行为,不仅违背了最基本的商业道德,更让老百姓伤透了心。
而现在让我们终于看到了这样的信息,储户存款丢失,银行赔偿全部损失及利息,这是正义,也符合我们社会中的公序良俗,而这更是一种常识。银行长期以来之所以敢让储户“丢了白丢”,敢置商业道德、公序良俗乃至最基本的常识而不顾,不仅是在对“上帝”和“衣食父母”阳奉阴违,更是在漠视广大储户的基本权益,而实际上还是一种垄断、傲慢甚至霸道的作风在作怪。这次“全赔”,也可看成是一次常识的回归,更应该成为处理此类事件的一个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