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规模就业季 江西高校毕业生达24.74万人
还有两个月,全国727万名2014届高校毕业生将走出“象牙塔”,这一数字再创历史新高。而我省高校毕业生人数也达到了24.74万人,比2013年增加1100多人,毕业生就业总量继续高位运行。
伴随2014年“最大规模就业季”的来临,以“90后”为主的大学生群体就业问题再度被热议。江西省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办公室与省内各高校纷纷“亮剑”,出台多条措施,力保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保持基本稳定。难怪有网友感慨:广大毕业生们绝非一个人在“战斗”,其所面临的就业问题,已经得到了诸多回应。
支持升级
灵活就业的毕业生有社保补贴
据麦可思公司的统计分析,今年我国的经济增速目前仍在7%以上,但是大学毕业生新增人数为28万人,增速是4%左右,所以就业总体难度不会太大,只是就业质量待提高。
4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提出了新的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措施,包括:一是将小微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科技型小微企业招收高校毕业生达到一定比例的,可申请不超过200万元的小额贷款,并享受财政贴息。二是启动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落实和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帮助更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三是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并办理实名登记、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两年内给予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四是简化高校毕业生在不同地域和所有制单位流动就业的落户等手续。
这其中,对实施灵活就业的毕业生,国家将给予社保补贴,这一项在过去主要是针对下岗失业的灵活就业政策,今年首次覆盖到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
政策搭桥
首设全省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
面对这场意料之中的就业高峰,江西省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办公室没有坐等观望,而是积极行动起来,探索新举措,迎接挑战。“就业压力来自诸多方面,大力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一直是我们就业工作的重点。”省毕就办主任张爱萍表示,今年我省将选择1—2所高校建立创业培训机构,通过扶持建设,使之成为全省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培训基地。
针对大学生创业意识不足、欠缺创业规划的现状,我省将加大创业教育普及力度,帮助毕业生提升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以创业带动就业,成立创业指导专家库,开展“创业示范课进校园”活动。同时,对高校创业教育队伍开展职业指导师培训,免费指导培训自主创业意向较强的毕业生。
今年,我省将开展“就业指导服务校园行”活动,分赴不同高校为毕业生面对面地讲解就业政策,免费发放向全体毕业生发放《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南》。同时,开展江西省首届普通高校千名班主任、辅导员业务培训活动,提升就业一线人员的业务水平。
消除阻碍
向低保户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
解决大学生就业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种就业渠道不仅要保持畅通,更要增加透明性、公平性,消除制造社会阶层固化的阻碍,打开向上流动的“天花板”,让毕业生感到,奋斗就会带来美好前景。
因此,省毕就办今年就把家庭经济困难、身体残疾、长线专业和女性毕业生作为重点帮扶群体,建立从班级、学院、学校一直到省级的求职困难毕业生信息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并协助相关部门为低保家庭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通过有重点地开展就业指导和岗位推荐,确保求职困难毕业生的就业率高于本校平均水平。
同时,在巩固高校毕业生常设就业市场、校园市场、网络市场三大就业平台的基础上,就业市场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建设被纳入重点工作:一是整合毕业生就业市场资源,在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进一步开发市场潜力,并举办赣鄂湘三省高校与市场资源对接会;二是加强园区企业与高校对接,构建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三是尽力对就业市场进行细分,开拓IT、物流、机械、电子等专业就业市场;四是举办全省综合及分专业科类的系列就业洽谈会。
提升质量
建立就业状况反馈机制
有毕业生说,“找个打工的活儿容易,实现稳定就业就难了”;有专家说,“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不是说无业可就,而是有业不就、实现满意就业难”。从就业率到就业质量,人们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注度正在从“量”到“质”转移。
为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今年我省将重点实施就业质量提升工程,明确要求各高校结合现有的就业统计制度,逐步公布本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把提升就业质量与保证就业数量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省级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与监测系统将得到优化,通过实时监测毕业生就业动态,加强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预警,进一步提升我省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水平。同时,建立就业状况反馈机制,通过对就业状况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反映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在此基础上,扩大政府组团招聘规模,借助政府组团招聘质量高、信誉好的优势,为毕业生引进更多具有含金量的就业岗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
主动出击
各大院校“扶上马再送一程”
要真正使得大学生“好就业,就好业”的比例快速上升,除了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外,作为毕业生“出品人”的校方,也在努力摸索着为学生们“扶上马再送一程”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今年,华东交通大学与东莞人力资源局签订合作协议,搭建起了学校与政府、企业互利双赢的广阔平台。同时,进一步落实校院两级体制,形成二级学院与企业合作新模式。学校还举办首届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月活动,帮助毕业生增加求职底气。
东华理工大学实现就业指导时间、空间全覆盖,采取普适性和针对性相结合、课内外相结合、校内外相结合、毕业前后相结合的方阵,全程指导并帮助学生就业,核军工、地矿单位“组团”来校选拔人才热情高涨。
南昌工程学院则为毕业生提供“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指导,指导老师定期到学生公寓现场,开展就业咨询与指导。同时,以“推送服务”为重点,开通“e信通”手机短信发送平台——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将就业信息发送给毕业生。
江西科技学院依据市场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PRAMS订单教育,即通过工学结合(Part-time work)了解工作流程,让学生“真枪实弹(Real swords and spears)”进入工作角色,提前推进(Advance)深入化的教育,并结合学生自身特点达到人职匹配(human—job Matching),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满意(Satisfactory)。这种全新的PRAMS订单教育培养模式面向市场需求最前沿,能有效实现在校学生向职场人的转变。截至目前,该校已为2014届毕业生安排9场大中型招聘会和180余场专场招聘会,邀请408家企业来校招聘,提供20000余个就业岗位,毕业生推荐就业期间“天天有招聘、家家有录用、场场有效果”,有力推动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来源:江南都市报 彭江兵 记者 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