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中国医生跪地手术半小时修复断裂肌腱

11.05.2015  12:16

第二支中国政府医疗队队员在救治伤员。

记者 陈维灯 摄

尼泊尔当地时间5月9日,清晨7时,第一支中国政府医疗队完成了在尼泊尔的医疗救援工作,启程回国。

在尼泊尔人民依依不舍的告别中,第一支中国政府医疗队将在尼泊尔杜立克的医疗救援工作转交给了第二支中国政府医疗队,同时也将一座上下“三层楼”的帐篷医院转交给了第二支中国政府医疗队。

从4月27日到达杜立克开始,第一支中国政府医疗队逐步将杜立克当地一座开放式露营公园改造成了一个临时帐篷医院。

帐篷医院依山势而建,近20个医用帐篷分布在上下三个平台上,无论是刚刚离去的第一支中国政府医疗队的队员还是刚刚到达的第二支中国政府医疗队的队员,都已经习惯性地将三个平台从下到上称之为:一楼、二楼、三楼。

一楼”门诊部

看10个病人比平时看100个都累

一楼”的中央,是一棵历经几百年风雨的古树。五月间,古树上黄褐色的叶子稀稀疏疏,和周围青翠的松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古树的叶片,不时飘落,落在树下医疗队的5个灰色帐篷上。其中一个帐篷只有屋顶和六根灰白色的支架,和其余有屋顶、有门窗、有墙布,作为药房的4个帐篷有着明显的区别。这儿,是医疗队的门诊部。门诊部极为简陋,只有两张桌子、4把椅子和一些简单的检查设备。

别看门诊部简陋异常,却是整个帐篷医院最为热闹的地方。

接诊的不仅仅是地震中的轻伤员,当地人民有个头疼脑热的都到这儿来看看,拿些药品。”医疗队中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李静医师介绍,从上午8时30份开始接诊,不到1个小时的时间,就有近20名患者到门诊部就诊。

门诊病人的症状都较轻微,但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需要进一步检查的病人。”李静介绍,一名36岁的男子因右腿疼痛前来就诊。检查后发现,该男子的右腿比左腿有明显的肿胀,并有局部红肿,有可能是蜂窝肢炎。随后,门诊部医生为其进行了血常规检查和体检,建议服用消炎药并进行进一步检查。

除了为患者进行检查和针对性治疗外,身为精神科副主任医师的李静还抽空对当地的6名志愿者进行了震后心理辅导。

在这里,看10个病人比平时看100个病人都累。”一上午的门诊坐诊结束,李静表示最累的是沟通。由于当地人不懂英语,而医生也听不懂尼泊尔语,翻译人员也有限,很多时候都是靠手势比划,再加上检查设备有限,为避免出现错诊或误诊,医生需要从事的工作量增加了很多。

二楼”手术室

简易设备解决大问题

从五星红旗一侧的石梯上去,穿过一扇由当地士兵把手的铁门,就来到了帐篷医院的“二楼”。这里分布着两排共7顶医用帐篷,其中4顶为临时库房,另外3顶帐篷是手术室。

掀开手术室的门帘,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用作手术台的简易行军床,在行军床一侧,药品箱垒成了操作台,各类手术器械和药品整齐地摆放着。

手术室虽然简易,解决的却是大问题。

由于帐篷医院大多的骨折病人都伴有皮肤创伤发炎的情况,加上杜立克当地天气湿热,不仅皮肤破损的病人要经常换药,用于固定骨折部位的石膏也要经常更换,以避免引起皮肤溃烂。因此,手术室的医生和护士需要进行大量的骨头矫正、皮肤伤口处理的工作。

5月9日上午,是第二支中国政府医疗队医疗组的医生和护士第一次在帐篷医院手术室为患者进行手术。从9时开始,手术室外就排起了长龙。

第一个接受手术的是一名在地震中左脚跟骨骨折的男子。第一支中国政府医疗队的医生们已经为其进行了骨头矫正手术,但由于他在手术后经常四处走动,引起手术部位发炎,需要将缝合部位拆线消炎,然后再重新缝合。

负责手术的陈智医师来自重庆市中医院,是中医骨科主治医师。他让患者在行军床上平躺,随后用剪刀将伤口处的纱布剪开,再用医用碘伏为伤口消毒……

忙完第一个病人,陈智的额头上已经出现一层细密的汗珠,但容不得他有片刻的休息,第二个病人已经掀开门帘走了进来。

这同样是一名骨折并伴有皮肤外伤感染的病人。这名病人没有进行外切开矫正手术,因此处理起来相对简单,但也足够陈智忙活一阵……

骨折并伴有皮肤感染的病人,虽然处理起来难度不是非常大,但如果处理不好,容易引发骨髓炎,这就是大问题了……”医疗队中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主管护师肖爽介绍,别看手术室的设备较为简易,但却能就地解决一些骨折病人的大问题。

经过3位骨科医师的接力,到17时左右,医疗队为近20名病人进行了骨折固定、石膏更换、化脓伤口处理等手术。

三楼”住院部

30多个病人临时的家

走出手术室,沿着一条土路向上,就来到了帐篷医院的“三楼”。这也是“三层楼”中面积最大的地方,帐篷医院住院部的9顶帐篷就分布在“三楼”的一条石板路两侧。

这里,也是30多名住院病人临时的家。

虽然各自都有不同的伤病,但他们在这里就像在自己家一样,也经常串门,聚在一起聊天。”为医疗队担任尼泊尔语翻译的英雄曾在石家庄留学一年,说着一口带有浓重河北口音的普通话,在医疗队医疗救治组住院病区组长林曦带队查房时,为医生和病人提供着必要的沟通帮助。

从第一支中国政府医疗队到第二支中国政府医疗队,帐篷医院都为病人提供着必要的医疗救治和细致的关怀帮助。但对于医疗队的医生和护士来说,病人们时常“串门”的习惯,也给医疗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他们从来不固定床位,串到哪有空床,累了就在哪躺下休息,我们要用比较长的时间去熟悉每一个病人,否则根本对不上号。”虽然无奈,但林曦和医疗队其他队员一样,都十分尊重病人的生活习惯,并不要求每个人都呆在固定的床位上,而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和记忆,区分每一名病人不同的特征及其对应的病情。

在5月9日上午第一次查房时,医生们发现,由于天气湿热,以及病人经常走动,帐篷医院住院部的病人需要加大检查和换药的频次。同时,部分病人的病情需要再进一步的检查,以便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治疗。

比如有些此前认为骨折的病人,实际病情可能更为严重。仅凭帐篷医院的条件或许无法解决,需要送到杜立克当地医院进一步治疗。”林曦介绍,医疗队要为每一位病人负责,尽自己最大可能让病人恢复健康,这是全体医疗队员共同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