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书记王儒林:各级干部一律到办公室办公

20.07.2015  19:13

      原标题:在全省科技创新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这次全省科技创新大会,是省委、省政府召开的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部署全省科技创新、全面创新工作,推进转型发展、全面发展。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把科技创新摆到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学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联系我们山西实际,全省上下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深化认识。

  第一,科技创新是摆脱资源依赖的迫切需要。我们省是典型的资源型经济省份,一直没有走出资源过度依赖、增长大幅度剧烈波动的困局。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严峻的现实都告诉我们,走出困局必须靠科技创新、全面创新,使资源型经济焕发新的活力。

  第二,科技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我省不论传统产业转型,还是新兴产业发展,都要靠科技创新、全面创新。一项技术瓶颈的突破,可以带来一个产业的战略性突破;一个重要因素的攻克,可以导致一个产业的重大升级。这样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第三,科技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大家都知道,德国鲁尔区曾经也是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就是靠科技创新,支撑产业转型,成为欧洲大学最为密集的创新高地,成为世界新经济的典型。在当前我们省经济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要实现转型发展,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激发科技第一生产力的潜能,更加需要增强科技创新、全面创新的巨大力量。

   二、坚持深化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们省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定出台了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低碳创新行动计划和煤基科技攻关指南,科技创新城建设起步,煤基低碳科技重大专项启动,科技投入不断增加,这些都取得了成绩。但是,在调研和座谈中,大家普遍反映,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仍然是严重制约我们省发展的主要短板,必须强化措施,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制约我们省科技创新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改革滞后。

  一要全面深化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我们省科技管理体制存在明显弊端,有限的财政资金分散在15个部门管理,项目小、散、乱、交叉、重复问题比较突出,在科研经费使用中既存在不少违规行为,甚至贪污腐败,也存在“横向”经费“纵向”管理,甚至科研人员用一张复印纸都要领导审批。要要建立由科技部门牵头,财政、发改等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通盘谋划我们省创新发展战略,实现科技资源、科技资金、科技项目“三个统筹”。按照“集中资金、压缩计划、聚焦重点”的原则,将33类省级科技计划整合为适应我们省实际的应用技术基础研究计划、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平台基地和人才专项这5类,科技攻关重点要聚焦煤基产业和非煤产业高新技术发展。明年,原则上省级科技计划要按照这新的5个类别进行整合,2017年,全面完成改革,不再保留整合之前的经费渠道。要要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从直接管理具体项目中解放出来,主要是负责科技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布局和监管服务,逐步实现由专业机构通过统一的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受理项目申请,组织评审、立项、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对科技经费管理相关政策、办法,要由财政、审计、科技、教育等部门全面认真梳理、修改完善,做到激励而不是制约、激活而不是管死,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开明渠、堵暗道”,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要要组建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对我省科技发展规划、计划等提出咨询和评审意见。要建立省级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和科技报告制度,完善科技信用体系建设,实行“黑名单”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特别是严肃查处违纪违规和腐败行为。实践证明,腐败是科技创新的障碍,必须坚决查处。

  二要全面深化高校科研体制改革。一般情况下,经济落后,实质上是教育、人才落后。必须充分重视我们省高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加大对高校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我们省23所本科高校,2014年转让专利成果只有21项,实际收入不足1000万元。客观上,我们省高校创新人才严重不足,特别是缺少领军人物,全省没有一所“985”大学,这样我们申报重大科技计划,甚至申报院士都受影响。全省23所本科高校有博士生导师714人,而一个中南大学就有748人,而且中南大学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6个,院士17人,而我们全省高校只有2位院士,没有一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办学特色不明显,办学定位偏于大而全,这也由于办学经费主要靠生均拨款,所以高校更乐意扩招成本低的大文大理专业,而培养成本高、我们省又迫切需要的工科人才少。在经济下滑、产业转型升级急需要的时候,这块短板就充分暴露出来了。这些都说明,我们山西长期的资源型经济发展,缺乏对高等教育和人才的依赖,很多积累的问题没有及时解决。我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同志调研座谈的时候,已经明确提出要改革高校科研体制、改革高校科技创新评价考核机制、改革高校学科和专业设置等10个方面的问题,请省委、省政府分管高校的领导抓好落实。

  三要全面深化科研院所改革。省属科研院所是我们省一支重要的科研力量,但是,改革严重滞后,从1999年省里确定16个科研院所改制到现在,16年了,还有近60%的院所没有改制,甚至没有完成工商注册登记。要由省科技厅牵头,相关部门参加,共同研究再启动并完成好改革任务。要探索组建“山西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造集共性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要加大对院所改革的支持力度,彻底解决“中人”退休的收入偏低问题。省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支持转制院所中试基地、技术研发实验平台建设。对转制科研院所承担的公共科技服务职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补贴,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加快发展。

  四要鼓励支持中央驻晋科研院所为地方发展多做贡献。中央驻晋科研院所实力雄厚。比如,中科院山西煤化所近5年在煤转化等领域承担了国家“973”、“863”计划和中科院重大专项等各类科研项目546项,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但是,我们对发挥中央驻晋科研院所作用重视不够、服务不够、对接不够,导致许多科研成果在山西研究、在外省转化,“墙里开花墙外香”。要尽快扭转这种局面,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充分认识到中央驻晋科研院所是我们省创新力量的优秀团队,对他们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在项目、土地、资金、人才,以及住房、子女就学等各方面提供全力支持,鼓励驻晋院所与省内优势企业密切合作、合力攻关,建立中试基地和示范项目,发展产业,共享成果。

  五要积极促进军地企业院所融合发展。我们省中央军工企业和研究所拥有的科技人员,基本相当于全省高校科研人员的数量,而且科技力量雄厚,与地方也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关系。但是,在与省内企业开展合作、民品生产等方面还没有形成深度融合。要把军工院所、企业作为我们省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制定扩大军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合力转型发展,实现军地共赢。

  六要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机制。我们省科技资源总量本来就少,又分散在各领域、各部门管理,大型科学仪器重复购买,科技文献、科研数据等为课题组、甚至个人所拥有,不能共享,闲置、浪费严重。要尽快把我们省统一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立起来,实现大型科学仪器等开放共享。可以明确规定,今后凡是由财政资金形成的科技资源必须无条件向社会开放;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项目除保密的内容以外,由全社会共享。还要鼓励民营企业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服务。不仅允许合理收取科技服务费用,对服务好的,还要采取发放创新券、后补助、运行费用补贴等方式奖补。

  (二)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抓科技、抓创新,最根本的是要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唱主角”、“挑大梁”、“当龙头”。目前,我们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的仅占8.2%,建立研发机构的企业只占5.83%,明显低于全国11.64%的平均水平,在中部六省是末位;全省高技术企业520家,仅占全国总数的0.66%,在中部六省也是末位。今后要积极吸纳企业参与制定技术创新政策、规划和重大科技项目的决策,提升企业在科技事务上的“话语权”。企业要建立形成经济和科技一体化决策机制,每年跟踪研究一项或几项前期研究或中试项目,在小试、中试环节,甚至实验室研发环节就主动介入,真正形成开发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技术创新格局。要把企业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能力作为企业申请政府科技经费支持的前提条件,倒逼企业向创新转型转变。要坚持选、评、育并重,建立企业家考核、选拔、任用和培育机制,把创新意识和能力强的干部作为国有企业领导选任的重要条件。要支持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建设,力争到2020年国有企业都有研发活动,全省建立研发机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5%,这是一项硬任务。

  (三)创新机制,千方百计增加科技投入。没有投入就不会有产出,不能既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我们要下功夫形成一个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市场为支撑的多元化投入体系。一是财政一是财政资金要发挥科技投入的基础和引导作用。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科技投入是转型投入、后劲投入的理念,越是经济下行压力大,越要把科技投入作为公共财政预算保障重点,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乘数效应。通过投资奖补、贷款贴息、投资入股和税费优惠等办法,稳定支持重大战略性产业和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财政投入总量要不断增加,投入方式要改革创新,比如,围绕煤炭清洁利用,整合目前涉及煤炭开发利用的财政资金,建立煤炭清洁利用基金,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投入,形成一支联合母基金,政府制定规则,不直接管投放,聘请专业团队来负责管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我还想特别要强调的是,国家对科技创新投入逐年增加,我们一定要积极向上争取,多联系、多汇报,谋划国家级大项目,力争取得更多国家项目和资金支持。二是二是要支持企业在技术创新投入中发挥主体作用。企业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政府要建立企业科技投入引导机制,可以从科技资金增量中安排产学研专项资金,通过补贴或贴息的方式支持企业开展研发和产业化。要完善和落实企业科技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激励创新的普惠性税收政策,落实国家对种子期、初创期创新活动投资的税收优惠,允许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实行税收抵扣。三是要突出银行资金三是要突出银行资金的“稳定器”和资本市场的“催化剂”作用。要围绕创新活动研究开发多种间接和直接融资模式,特别是发展和运用好天使基金、风投基金,跨过高技术研发产业化的“死亡之谷”。这方面,请大家认真落实好全省金融振兴大会精神。

  (四)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实现创新人才集聚发展。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凡是创新能力强的国家和地区,都是创新人才集聚的高地,人才资本在社会财富构成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人才决定成败。我们省人才家底很薄,必须把培养和引进人才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一要把引进高一要把引进高端人才团队作为首要任务。要用好用足我们省现有“百人计划”“三晋学者计划”“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等人才引进政策,建立高端人才团队引进基金,积极争取国家人才计划支持,围绕我们省产业发展重点领域,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引进一批高端领军人才,并为引进人才提供所需要的研发条件、项目资金和生活保障。二二要把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选才引才的主要依托。我们省到底需要什么人才,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这些用人单位最有发言权。要充分发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由他们来提出急需的优秀人才和团队,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三三要把招商引资作为招才引智的重要渠道。采取“产业资本+人力资本”的模式,积极引进国内外企业集团或跨国公司,特别要力争引进其核心研发团队或成立分支机构。四要把培养四要把培养本地人才作为根本任务。归根结底,要把我们本省的人才培养起来,统筹推进各类人才,特别是实用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培养,尤其要加大对本地领军人才的优选和培养力度。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建立起一支具有山西特色的宏大的科技人才队伍,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局面。

  (五)培育创新平台,夯实空间载体。科技创新,必须有平台、有载体、有示范,在这些方面我们都有很大差距。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国有401家,我们省只有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全国有1600家,我们省国家级只有7家,省级只有3家;国家级高新区全国有130家,我们省只有2家;省级以上高新区、经济区我们省23家,不到全国的1%,2014年,全省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56亿元,占全省总量的12.97%,远低于中东部占比40%-60%的水平。太原市作为我们省科教资源集聚之地,科技创新的示范带动作用却不突出。我们要看到这些差距,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问题。一要加快建设山西科技创新一要加快建设山西科技创新城。这是我们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头号工程。要按照清洁、安全、低碳、高效发展的方向,以产研一体、产城一体、产融一体为特征,坚定不移地把科技创新城打造成我们省创新发展的引擎和世界低碳中心。二要做强科技创新的基二要做强科技创新的基础平台。要把现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建设好,并积极推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升级。要大力加强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立足省属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新建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试基地。要利用国际创新资源,着力培育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要尽快出台省级孵化器管理办法,建成一批低成本、全要素、便利化、开放式的孵化器,同时完善孵化器行业协会组织,构建从孵化器到产业化基地的完整孵化链条,为科技成果成功孵化搭建可靠平台。三要三要组建重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技术联盟是产学研相结合的重要载体,我们省在这方面明显落后了。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全国有146个,我们省只有1个,特别是我们省最有优势的、国家级煤炭开发利用和煤化工产业联盟都不在我们省。目前要抓紧围绕煤炭、煤化工、新材料等重点产业组建技术创新联盟,要加强与国家部门的协调沟通,推动我省重点产业联盟成为国家级联盟,获得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产业技术联盟要抓实,不能徒有虚名。四要强化高四要强化高新区、经济区建设。要突出解决我省“两区”数量少、面积小、质量不高问题,努力把高新区建成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摇篮,把经济区建设成科技产业集群创新的基地。五要发挥中心城市和综五要发挥中心城市和综改试点县的先导作用。要遵循非均衡发展的规律,积极支持科技创新基础比较好的市县率先发展,特别要发挥好太原省会城市的龙头作用。要发挥好区域中心城市的骨干作用,10个省辖市要强化创新资源的聚集,既要加强横向联合、协调发展,又要错位竞争、突出特色。要发挥好综改试点县的突破作用。

  (六)山西的科技成果首先要在省内转化。实施科技创新,要研发出更多的科技成果,这些成果首先要在省内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能只开花不结果,更不能在山西开花,到外省结果。一方面,我们省科技成果本来就不多,全省每年登记的科技成果不到400项,不足全国总数的1%。去年全省技术交易额仅占全国的0.17%;另一方面,本来就少的科技成果还“下江南、走西口”,外流问题非常严重。我们要认真反思,突出解决好这个重要问题。一是产学研要密切合作。政府要发挥导向和支持作用,企业要强化创新和风险投入意识,主动跟踪、密切参与项目研发。二是加二是加强中试转化基地建设。解决好中试问题,是科技成果在本地转化的重要环节,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建设一批省级科技成果中试基地。各级政府要制定好规划,要采取土地优惠、加计扣除、奖励贴息、后补助等优惠政策,积极支持科技成果在本地转化。三是三是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坚持市场导向,面向全国,尽快建成集展示、交易、交流、合作、共享于一体的科技大市场,形成有形与无形、线上与线下、网上与网下互联、互动、互补的技术市场体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要积极发展科技中介机构,加快培育一批熟悉科技政策和行业发展的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四是完善科技四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要综合采用“拨、投、贷、补、奖、买”等多种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要健全优先使用科技创新产品政府采购政策,鼓励国内外科技创新成果、高新技术产品在我们省落地转化、形成产业。对于产业化运作成功的项目要给予奖励,对于首台(套)产品,要采取政府兜底风险、政府买单、应用示范保险等多种方式给予支持。要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查重处侵权行为。五是让有贡献的科技五是让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合法致富。要在全社会树立“依法让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富起来”的理念,使他们获得与科技创新劳动和贡献相匹配的合法收入。要完善对科研主体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积极跟进落实国家正在修订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把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下放到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授予转化自主权,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要提高到50%以上甚至更高,并且给予股权或者期权激励。这里我想说一件事,在科研院所调研的时候,了解到,由于院所穷,收入低,有一位工程师把自己100多平方米的房子租出去,舍近求远再租一个17平方米的小房子住,为的就是赚取一点房租差价,解决三口人养家糊口的问题。在生活很困难的情况下,他参加了10多个产品的科技研发工作。我深深感到,我们山西的知识分子非常优秀,我们愧对他们。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真心实意关心科研人员,切实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当好他们的后勤部长和服务员,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我也希望,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潜心钻研,勇于登攀,创造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