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电化解20年纠葛 李小鹏感谢部委央企支持
金秋时节,硕果盈枝。记者来到革命老区山西省武乡县,武乡电厂5年来“冰火两重天”的经营逆转,令人称奇。
这些年煤炭价格一个劲儿地涨,因为吃不起“工业粮食”,武乡电厂从2008年起4年共亏损22亿元,去年上半年,发电机组被迫停机11次,“连没到手的电费都抵押给银行了”。而如今,“炉子有料了,职工有劲了,银行有信心了”。总经理谢月强扬眉吐气地说:“我们一年要干3年的活。”
去年,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从华电山西能源公司并购了武乡电厂,当年扭亏,职工工资涨了四成。而且,今年煤炭企业“好景不长在”,武乡发电厂吃掉的煤,“反哺”了西山煤电。
武乡电厂“先苦后甜”的经历,正是山西煤电关系的缩影。掰了20多年的手腕,这对“冤家对头”终于握手言欢,通过一体化发展,从“掰手腕”变为“一家亲”。
妙招解开20年“煤电疙瘩”
风水轮流转,如今轮到“煤老大”日子不好过了。
一条“中国太原煤炭交易综合价格指数”曲线,从今年3月一路走低,到9月已降了20个百分点。今年初,山西省属5大煤业集团有3个净亏损;上半年,全省煤炭外销量仅增长0.1%,库存创近年来新高。
煤卖不出去的辛酸,煤炭人记忆犹新:10吨好煤拉到电厂,先给你扣掉1吨煤矸石,“不愿卖?拉走!”煤矿企业销售人员对此既愤怒,又无奈,只能揣着尴尬回来。
而电厂吃不起煤的日子,同样凄惶。煤企“涨价涨到连自己都不好意思”之时,就是电厂“发电即赔本”之日。漳泽电力集团2007年盈利7亿元,2008年就因为煤炭成本上升亏损8亿多元,“有一半职工流落市场,连退休金都发不了。”董事长文生元说,煤电由此结下了“梁子”。
山西是我国“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转型跨越的关键看产业,能否做好煤电这篇大文章,是检验综改区成绩的重要标志。
由此,“推进煤电一体化,构建和谐煤电关系”,成了山西又好又快发展的“华山一条道”。2012年7月,按照“政府引导、资源合作、一厂一策”的办法,山西省开始推进以股权为纽带的煤电联营和以契约为纽带的长协合同机制。截至今年6月,全省34户主力火电企业,已实现煤电联营24户,18户与煤炭企业签订了长协合同。今年上半年,这些火电企业累计盈利12亿多元,一举扭转了连续多年全行业亏损的局面。
“煤电联营”这只螃蟹,也不是那么好吃的——结怨多年的“煤电疙瘩”,早不行、晚难成,偏偏今朝解得开。省长李小鹏分析,是占了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是指精准把握住了市场形势和宏观政策。去年以来煤炭行情看跌,许多电厂也遇到困难,形势让二者愿意谈;去年国家启动电煤价格并轨和市场化改革,山西省抓住了机遇;长期的煤电市场化改革积淀,也为“联营”备好了“产床”。
“地利”是说山西煤挨着电、电贴着煤,天生就适合搞“联姻”。国家《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里也明确提出:依托14个大型煤炭基地的资源优势,建设16个大型煤电基地。
“人和”是主观努力。“多年的煤电纠葛,没有煤电人识大体顾大局,联营办不成,” 李小鹏说,“要特别感谢有关部委和央企的理解支持。”
棋高一着,全盘皆活。今年上半年,虽然煤炭市场不景气,山西省的GDP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以市场之手“熨平”价格曲线
其实,山西省构建和谐煤电关系,另有深意。要通过市场之手“熨平”价格,让煤电“均均衡衡地过日子”,稳住全省经济的基本面,为山西转型跨越赢得空间。
山西省的“煤电一体化”主要有两手:以股权为纽带的煤电联营,包括煤电企业相互控股、参股和合资组建新的煤电公司;以契约为纽带的长协合同机制,合同要求期限3年以上,并且有煤炭交易数量和定价机制。省煤炭厅副厅长牛建明笑称:“结婚或者长期恋爱,自由自主,政府不搞‘拉郎配’”。
2012年11月底,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所属上市公司漳泽电力因连年亏损面临退市,协议转让给同煤集团,漳泽电力向同煤集团定向增发股份获得配套融资资格,同煤集团则将豁口和锦程两座煤矿注入漳泽电力。这一重组皆大欢喜:同煤集团一举成为省属最大的发电企业,电厂资产“搭车”整体上市,同时可消化同煤1000万吨产煤;漳泽电力今年4月在深交所摘掉了ST帽子,从此“吃煤”不用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