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路管理局开展扶贫工作
聚集可持续 倾情助发展
一条条平整的水泥路蜿蜒盘旋,一道道水利沟渠纵横乡野,一座座青瓦白墙的小洋楼坐落山间……谈起家乡这几年的变化,家住新建区象山镇大喜村的村民无不感慨地说:“如今,我们生活不比城里人差哟!”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011年,按照全市“十二五”扶贫工作统一部署,南昌市公路管理局开始对口帮扶新建区象山镇大喜村。该如何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市公路管理局负责人说:“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是为农村脱贫致富‘开路’的关键。”
大扶贫铸就大跨越。大喜村地处丘陵滨湖地带,境内有山丘,也有低洼的农田。下雨时,山洪倾泻而下,湖水倒灌,村庄、农田一片汪洋;天晴时,雨水随着山洪已远走他处,滴水未存,农田干枯。村民种植的农作物收成,时有时无,农民没有稳定的收入,村里的道路坑洼,交通条件落后,信息闭塞。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薄弱已严重制约了全村经济发展。
为制订一个符合大喜村实际的五年扶贫开发规划,市公路管理局与大喜村两委班子一起,积极开展走访和调研工作,结合大喜村“基础差、生态好、潜力大”的特点,按照“扶贫不扶懒、依靠不依赖”的原则,提出了大喜村扶贫开发“十二五”规划,计划融资658万元,重点围绕改善基础设施、增强造血功能、打造能人经济、提高创业能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五年间,市公路管理局的领导班子虽有过调整,但前后班子对大喜村的帮扶信心、决心始终如一,未曾有变。
规划是蓝图,规划是方向。在精准明确规划后,市公路管理局竭尽所能,主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扶贫开发过程中,围绕山水做文章,大喜村党支部书记熊忠义带头开展苗木产业开发,成为了乡亲们致富的领头羊。同时,积极开展特色种植和水面养殖,涌现出了一批养殖能手。在能人经济的推动下,全体村民发挥主观能动性,争取多方支持,着力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从加强技能培训、培育特色产业、激活能人经济、强化造血功能、带动全体村民致富。
作为帮扶单位之一,市公路管理局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动机关全体党员与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直接指导贫困户脱贫致富。积极开展走访慰问,开展捐资助学、走访贫困户等折款近10万元。
俗话说“治贫先治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市公路管理局没有忘记要让孩子们受到好的教育。2013年,该局投入6.5万元整修村小学,村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同时,对贫困学生进行重点捐赠帮扶。大喜村两委也非常注重引导和驾驭社会各界汇聚的关爱和支持,在新建区民政局注册设立了大喜助学奖学育才基金会,接受大喜籍各界能人捐助40余万元,用于对考上大学的本村学生进行奖励、对家庭困难的学生进行帮扶。同时对基金进行保值增值运行,确保基金良性循环,为大喜村的教育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经过市、区、镇、村四级的努力,大喜村有了可喜的变化,农民得到了实惠,农业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粮食单产每亩提高了300多斤,农民收入不断提高,每户家庭收入增加3000元左右,村民人均收入增速超过了全区平均水平。扶贫开发规划得到了有效落实,全村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五年来,大喜村的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硬化的道路联系着千家万户,完善的农田水利稳定了农民的生产,特色增收产业基本形成,山水依旧,新农村建设面貌已焕然一新。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大喜村的“十二五”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农村变化、农业增收、惠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全面实现了“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变样”的扶贫开发规划目标,为农村的后续发展铸就了康庄大道。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回顾“十二五”的帮扶成就,展望“十三五”帮扶工作的开展,在新一轮扶贫攻坚中,公路人心中有了更清晰的蓝图。市公路管理局将坚定信心,以市委提出的“两个率先”目标为导向,强化责任担当,加强组织领导,以“六个精准”为抓手,聚焦重点问题,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源施策。充分发扬公路人求真务实的精神,鼓足干劲,开拓创新,为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习伟 戴义生 杨健 记者 张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