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推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
2015年前南昌将建614所幼儿园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记者昨天获悉,我市制订了《南昌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提出通过三年努力,全市基本建成多层次、全覆盖、配置公平、发展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市居民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教育、就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险、基本社会服务、基本医疗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
基本公共教育
鼓励有条件的县区率先实行高中免费教育
我市提出,要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鼓励支持事业单位、街道、农村集体利用国有和集体资产举办公办性质幼儿园,加快农村幼儿园建设,逐步完善县、乡、村学前教育网络。
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通过以奖代补、项目支持、委派园长、派驻公办教师、减免租金、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办园规范、质量合格的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县(区)率先实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
幼儿园建设工程上,建设614所幼儿园,重点支持农村地区幼儿园达标建设,进一步改善城县、区公办幼儿园办学条件,扩大城市(县区)公办幼儿园招生规模。
全市完善2320所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装备条件和体育设施,力争基本达到国家标准。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重点专业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建设10所培训能力强、就业率高、辐射范围大的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
支持我市14所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使全市普通高中整体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办学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优质资源比例上升到70%以上。
劳动就业服务
提供免费职业介绍20万人次
我市将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力争2013-2015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完成培训45万人次,提供免费职业介绍20万人次。帮助4万失业人员、1.5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013-2015年,每年保持见习单位50个,累计为0.5万人提供就业见习。
我市将实施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程,新建和改造20个县(区)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9 个乡镇(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新建和扩建2个市级人力资源综合服务设施。
基本养老保险
逐步推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
基本养老保险方面,实现不同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互相协调和无缝衔接,最终目标是实现统一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合并实施全覆盖。
基本医疗保险方面,扩大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重点提高农民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率,全面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巩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解决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问题。做好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之间的衔接,逐步实施一体化的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我市将逐步推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实现其在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的应用,并与就业服务、劳动关系、社会救助等信息共享。
基本医疗卫生
全市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我市提出,增加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逐步在全市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坚持中西医并重,发展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
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新增医疗资源向城市社区和农村倾斜。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完善鼓励全科医生长期在基层服务政策。
重点改善卫生监督、餐饮安全监督、妇幼保健、血吸虫病防治、精神卫生、农村应急救治等专业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应急救治处置能力。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提供有力支撑。
二甲医院标准化建设工程,建设4所标准化二甲医院,实现县县建有一所二甲医院,保障群众不出县就能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在现有职业病诊断机构的基础上,争取新增1所职业病诊断机构,争取每个县至少有1家职业健康检查机构。
推进7所市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建设4所农村急救中心。建设3所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基本达到我市每万人口有2-3名全科医生培养任务的目标。建设2所市级综合医院,市级综合医院达标建设。(首席记者 吴跃强 实习生 徐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