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上海十大舆情事件:改革成为主旋律
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
——经济鼙鼓擂响改革潮头
守得云开见日出,随着2013年9月29日的正式挂牌,附着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上的神秘面纱被层层掀开,相关新闻细节充溢于国内外各大媒体版面。除此之外,各种自贸区科普长帖呈井喷姿态,轮番轰炸在微博、微信等各大公共舆论平台,让许多平日对政经信息并不“感冒”的普通人“不明觉厉”:知识更新太快,每天都有新词出现。
历经前期的金融改革大讨论,仿佛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自由兑换近在咫尺,但这并非唯一看点,有评论分析,自贸区的主要设计重点还是“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关系”。近段时间,不少自媒体都将自贸区解读作为主要工作,专栏作家徐达内在自家小报里写道,“上海自贸区面对的不是一块现成的蛋糕。做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万一这个螃蟹有毒,吃死掉的可能都有。上海是在冒险,所以上海政府感到责任重大,高调不起来。”微信大号“识局智库”则在自贸区建设中,揣测出“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中央寄望。
“局部活力”造就“全局经验”。“可复制、可推广”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追求,以保守姿态现世的《环球时报》也奋起鼓呼:希望它的实践大胆些,即使有些偏差,它们的扳正过程和经验也将具有全国意义。舆论一直呼吁改革,现在改革真的来了,衷心希望叶公好龙的故事不会出现“上海自贸版”。
无论从经济紧密度还是地缘位置上看,上海自贸区的“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势必首先辐射长三角地区。除却“改革红利”的益处,区域经济竞合格局或将迎来新一轮调整和冲击,危机感最强的应就是金融城市香港,且外界也多将沪、港两城多作比较。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面向世界,自然也被境外媒体竞逐播报,被媒体放大镜仔细打量的上海俨然被世界瞩目。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称,随着中国政府推动经济转型,使其减轻对投资的依赖,转向更多创新型行业,这些步骤都是中国长期发展蓝图的一部分;《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指出,自贸区的可扩展性和复制性涉及两个问题,一是自贸区自身区域是否有扩展空间,二是其他地方自贸区会不会跟上;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称,随着中国政府推动经济转型,使其减轻对投资的依赖,转向更多创新型行业,这些步骤都是中国长期发展蓝图的一部分;香港《文汇报》称,上海自贸区今日正式挂牌,但是挂牌仅仅拿到了先行先试的令牌,脚下的路,绝非坦途。
金融之外,还有更多网民在乎自贸区的落地新举,“出口转内销”的一条新闻《上海自贸区将不设防火墙 外网全解禁》在网络疯传。随着官方对区内网络政策、文化服务政策的辟谣,舆论才恍然大悟,上海自贸区远非想当然的那样“特殊”。新华社国际新闻“@新国际”指出:这块“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试验场”的轮廓从模糊渐变清晰。目前为止,总体方案到相关细则,政策变化并非突进,自贸区重在“松绑”,而非“赠礼”。
要突破阻碍改革进程的利益藩篱,一靠“壮士断腕”的决心,二少不了“谋事在人”的技巧。被喻“历史性时刻”的自贸区挂牌,更预示了新一轮波澜壮阔的改革正向中国走来。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瑾在《以开放倒逼改革的自贸区》一文中提到,“对外开放是手段,对内改革才是目的”,擂响经济鼙鼓的上海自贸区,“对于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以及体制改革的意义将大于一时一地的资本追捧”。
一度以数十个版面解读自贸区的沪上媒体《东方早报》,在一条博文中写到,“1990年,上海向世界证明:中国没有收,没有向左转;2013年,上海要用行动证明:中国仍有可改革性。我们相信,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个基石之上,改革的力量将再次聚合。”
【1】 【2】 【3】 【4】 【5】 【6】 【7】 【8】 【9】 【10】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