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王水平:建议建立常态化的基层疫情综合防控机制
国家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健康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明确了“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部署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王水平表示,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基层医疗机构承担了重点人员排查、社区宣传动员、发热病人筛查、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康复病人随访等任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现阶段我国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着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重大传染病疫情表现为突发性、应急性,对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危害。”王水平说,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处于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是联防联控机制的落脚点、群防群控策略的着力点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实施者,也是阻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最有效防线。
因此,王水平建议建立常态化的基层疫情综合防控机制,各地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响应后,迅速启动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机制,加强组织领导,调动各方面资源和力量,迅速打响了一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他建议在基层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推动公共卫生服务力量下沉,织牢织密公共卫生“网底”,将乡、村(街道、社区)基层机构纳入到防控体系,构建平战结合、纵向到底的公共卫生网络。在“平时”主要组织开展健康知识宣传、爱国卫生运动、解决相关公共卫生问题;在“战时”积极参加社区防控,发挥社区服务组织、村卫生室、物业、辖区单位、楼门长和社区志愿者的作用,形成疫情防控合力。
同时,将疫情防控专业力量延伸到基层。王水平说,我国疾控机构仅建立在县级以上层面,基层疾控机构高素质人才留不住,且普遍缺乏临床医学经验,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不足,农村和城市社区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则更为紧缺,专业的疫情防控难以深入乡村和城市小区。建议通过推行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人员“县管乡用”的模式,健全疾控机构与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制定公共卫生责任清单,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职责,夯实联防联控的基层基础。同时要优化疾控机构的人才结构和知识结构,加强公共卫生医师配备,推进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有机结合,提升疾控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精准、快速、高效处置能力。
王水平表示,基层医疗机构普遍缺乏疫情防控的设施设备和防护装备,防病能力和预警意识不强。建议在有关法律法规中,进一步明确基层医疗机构疫情防控的具体职责。加强基层疫情防控业务用房、设施和必需设备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建设规范的发热门诊和传染病专科,保障疫情防控职责任务落实。实行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一类保障,公益二类管理”政策,激活基层运行活力,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推动医疗卫生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