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最大古宅开发多年游客稀缺 探因:汪山土库宣传不足
反映:“江南小朝廷”无人问津
清道光初年,“一门三督抚”的湖广总督程鹬采、江苏巡抚程焕采等九人在南昌新建大塘坪乡筹资新建府邸。他们花了大量的心血打造了一座占地108亩,可供千人居住的“汪山土库”。据了解,该座巨型建筑由25栋砖木结构的青砖黛瓦房组成,房屋栋栋相携,进进相连,巷巷相通,共有572个天井,1443个房间,各进大门都建在一条中轴线上……整个建筑集江南园林建筑、徽派建筑与清朝宫廷建筑精华于一身,俨然是南昌版的“大宅门”。
“我们是自驾游的,从南昌八一大桥过来之后,一路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达汪山土库。”据江西某大学教授彭先生介绍,汪山土库在民间享有“江南小朝廷”美誉,他很想实地参观一下,于是就在上个周末,带着家人前来游玩。
“刚进入汪山土库的时候,眼前一亮,整个古宅规模宏大,布局巧妙,雕刻简朴高雅,环境庄重幽静,两个小时的疲惫一下子就没了。”彭先生表示,汪山土库技艺巧夺天工,具有强烈的人文气息和历史感。
但令彭先生惋惜的是,偌大的汪山土库游客稀少,有时候除了工作人员外,看不到其他游客。“汪山土库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是一个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这么好的地方没人来,确实很可惜。”
走访:江西最大古宅游客稀缺
根据市民所反映的情况,记者来到汪山土库探访一番。
昨日,记者从红谷滩出发耗费约两个小时后来到大塘坪乡找到了该建筑群。进入汪山土库,记者看到“中国府第文化博物馆”几个字样,据工作人员介绍,2004年,汪山土库被中国文联、中国民协授予“中国府第文化博物馆”。在祖堂正门一侧立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2月18公布。”
记者从祖堂进入清俊堂,里面陈列着古宅古人的灵牌,四壁挂上的“进士”、“翰林”等牌匾见证了原主人身份的高贵。据汪山土库工作人员介绍,汪山土库以祖堂为中心,左右排开,呈东西走向,9幢并列,户户相连、院院相通,墙体由青砖、红石、黛瓦构成,建筑面南背北,负阴抱阳,天井宽大,地势一进高于一进,置身其中宛如走进迷宫。
记者注意到,在汪山土库高梁粗柱和屋檐上均刻有精美图案,“双龙戏珠”、“八仙过海”、“丹凤朝阳”、“蜂蝶穿花”、“狮子滚球”无不彰显着高超的古代工艺。汪山土库有一神秘之处,那就是这座占地108亩的官宦巨构门上的匾额没有一处是题了字的。有一种传说是,“三个大红顶子”期待着某一天拜相,然后补刻文字。
然而,记者沿着旅游指示牌探索,清俊堂、保仁堂、稻花香馆、八尺巷……发现偌大的土库数百间房屋却难以看到一名游客。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汪山土库还在开发当中,游客较少,就是节假日的时候稍微多一点。”
探因:汪山土库宣传不足
记者了解到,现如今看到的汪山土库只是原来的一部分,由于年代较久,汪山土库曾遭遇两次较大的损毁。一是在文革时期汪山土库作为资产阶级产物被人破坏,二是1998年洪水期间,汪山土库成为受灾居民的安置点,一些人为了避寒汪山将土库的柱子、座椅当柴火烧掉。
汪山土库规模浩大、气势伟绝,享有“江南小朝廷”美称。然而记者了解到,汪山土库一年的游客数量只有4万人,相比于其他一些小有名气的古建筑景区,仍显不足,那为何开放多年却一直是游客稀少?
“汪山土库正在开发当中,前期的宣传不足,很多人并不知道汪山土库。”江西汪山土库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日前,我们已经拿到批文,汪山土库跻身国家级3A旅游区,新的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导览系统已经建成,室内文化布展也是独具特色,还原了程氏家族的部分场景,演绎程氏家族的相关故事。
据介绍,此前交通不便也是汪山土库游客稀少的原因之一,如今一条新的柏油马路已经建成投入使用,交通方面已不再是问题。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授、地方文化研究所副所长黎传绪分析:“虽然房屋恢复了原貌,但是除此之外,空空如也。作为旅游景点,还只是初级阶段。”
规划:3年内打造国家级4A景区
记者了解到,汪山土库自2003年开始实施修复工程以来一直作为南昌市重点建设工程,南昌市财政每年拨付资金200万元左右,新建县政府配套资金200~300万元。截至今年5月,南昌市、新建县两级财政共拨修复资金4000多万元。
2013年2月,汪山土库景区与江西汪山土库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签订租赁经营合同,并于当年6月18日正式接管。该公司已经进行了景区的总体设计规划,并通过专家评审,计划用三年时间把汪山土库打造成国家4A级景区。 “由于汪山土库较大,我们还将继续丰富其内涵,将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展现在游客眼中,另外还将继续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据该公司负责人透露,他们还和一家影视公司合作拍摄电视连续剧,相关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