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杨文:人才是“选拔”还是培养出来的?
日前,清华北大相继发布了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秋季体验营,目标一致锁定全国高中学科联赛一等奖或在本年度中国学科奥林匹克(初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尖子生,提前开始了生源争夺战。(10月7日京华时报)
在新闻搜索中输入“北大”、“清华”、“互抢生源”等关键词,数百新闻条映入眼帘。“花钱买”、“政策优惠”,“考前选拔”,互抢互掐,奇招日新。一会说需要“优质生源”,一会说要“选拔人才”,一系列的标签化,一会互拼优势,一会相互抨击,弄的全国上下不知如何看待这样的现象。学生家长,惶恐不安;名校风雅,荡然无存。在当前中国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出现这样的新闻真是匪夷所思。在中国人口基数里,生源基数在当今也算世界之最了。人们不禁要问了,在这样庞大的生源基数,为何还出现如此一般生源抢夺战?
针对数次的“人才抢夺”情境,我们不难发现,要么在发生在“高考状元”们里,要么发生在联赛奥赛。究竟谁是人才,那就只能唯分数论了。谁分数高,谁排名靠前,谁就是“拔尖人才”。无形之中,其他大多数其他学生早已被排除在“人才”之外。号称国内高校中的泰山北斗竟如此标签,实在让人忍俊不禁。“躺枪”的网友们,也只能无奈地说一说“有辱斯文”,一道心中压抑的苦闷。
素质教育也好,应试教育也罢,且不谈是不是合理可行,在国人心中早已默认。也就是,只要按照规矩来办事,无论你怎么挑选生源,大家也没有什么指指点点。只是规矩之外,砸钱互掐,随意“标签化”,弄得跟批发市场一样,乱象蓬生,学生与高校相看两难。
无论怎么看,这样的生源抢夺,不仅突破了公平竞争,也未免太主观化,太过不理性了。动不动说要“状元”,说排名靠前就是“人才”,如此大胆定性,如此标签化“选拔”,难免让世人唏嘘不已。
作为国内知名的高校,理应摆好自己的位置,扮演好好自己的角色。应该在人才优化选拔机制上下功夫,应该在人才培养上拼实力。以培养出全国甚至世界定级人才的成绩来吸引更好的生源,这才是名校之风。不然,“唯分数论”、规则之外的血拼,自我认定“拔尖人才”,不外乎掩耳盗铃,自毁高等学府的声誉,让世人大失所望。更让人不禁要问:人才是“选拔”出来的还是培养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