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把“地利”变“红利” ——我省探索“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发展之路

29.10.2015  11:42

  摘野果、吃土菜、住农房,越土越受宠的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江西旅游的“主力军”。当贫困乡村变成旅游景区,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碰出新的火花,江西的“地利”正在转化为发展的“红利”。

  丫山经验:旅游扶贫的“试验田

  蜿蜒的大龙山河穿过大余县的丫山风景名胜区,给景区增添了一份灵气。8年前,丫山只是一片布满荆棘的山头,山上混杂着养猪场、砖厂和采石场。村民们回忆,因为挖矿,大龙山河呈现米汤色,发展旅游后,生态得到保护,河水清澈见底。

  如今的丫山格外热闹,来这里的游客特别多。10月26日,广州游客黎紫薇和朋友们开着两辆车自驾而来,她们在丫山A哆餐厅体验自己做饭的乐趣:山上抓土鸡,田间摘蔬菜,用餐厅提供的灶台炒菜。黎紫薇告诉记者:“这样的体验让我回忆起20年前的生活,我好久没尝到如此爽口的蔬菜了,这里真是个适合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喜悦的表情也在附近村民的脸上展露。他们通过农家乐、农家旅馆、农副产品销售,每户每年收入增加1万元以上。除此之外,景区还提供了2000个景区清洁工、服务员、保安等岗位,每月工资在1400元以上。不仅如此,村民还可以通过土地流转,盘活闲置土地,获得租金。

  邱能荣是丫山所在大龙村的前村支书,现在他的身份是景区保安部经理和龙山旅游合作社社长,他觉得自己工作的转变最能反映出丫山的变化。“就拿砍树来说吧,以前我们是好说歹说、挨家挨户地命令村民不能上山砍树。尝到旅游发展的甜头后,现在是村民主动来询问如何种树、种什么树,希望增加特色来吸引游客。

  发展旅游已经成为村民们的共识,看到家里人日子越过越富裕,出外打工的年轻人也慢慢回到村里,物质和精神“双脱贫”开始体现。80后的廖永和从外地回到景区当电工,他告诉记者:“不像以前只有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才聚在一块,现在我们经常在一起,感情越来越好。也不像以前只知道打牌,我们会一起商量你家种什么,我家卖什么,如何发展农家乐。

  乡村旅游:贫困山区的“致富路

  交通不便、旅游资源匮乏的丫山,已经打造出高品质的乡村旅游产品,更多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脱贫致富的例子正在全省上演。

  在靖安县古楠村成立的乡村旅游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把村民手中的山林、田地集中起来,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经过3年的发展,合作社带动了周边1000余户农户共同发展乡村旅游。2014年,古楠村实现年接待游客15万余人次,旅游收入达到8000余万元。

  长期开采矿山导致资源枯竭的新余市昌坊村,2004年实行产业转型,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把村庄当企业来经营,村民变股民,在公司从事各项工作,既盘活了800亩耕地,又吸纳了富余劳动力。2015年1至9月,接待游客人次已超过60万,同比增长20%。

  婺源的篁岭村将搬迁安置地质灾害点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将农民土地进行流转,共同开发观光农业,并与农民形成经营产业链条,实行订单农业生产,将农户真正融入产业项目中,形成了乡村旅游发展升级的“篁岭样本”。

  据省旅游规划研究院初步测算:全省大约有2000个贫困村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约占全省贫困村总数的60%;全省具有旅游服务能力的贫困人口约为200万,约占全省贫困人口总数的73%。十三五期间,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帮助大约50万有旅游服务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约占全省贫困人口总数的18%。

  创新扶贫:破解难题的“金钥匙

  10月27日,全省乡村旅游提升与旅游扶贫推进工作会议在赣州市大余县召开。

  会议明确提出,将2016年设立为“江西乡村旅游发展提升年”,通过乡村旅游的综合关联带动,加快推进旅游型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全省完成100个左右特色鲜明的旅游风情小镇建设,力争通过3年时间的努力,实现市市有5A级乡村旅游点、县县有4A级乡村旅游点的发展目标。

  这些都是向精准扶贫发出的喜人信号,全省旅游行业正在加快落实发展乡村旅游、推进旅游扶贫工作。今年,我省安排了21个县开展旅游扶贫试点,每个县给予100万元用于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省旅发委将帮助编制试点县的旅游扶贫规划,具体指导试点旅游县设计旅游产品、旅游项目,扶贫部门将做好协调配合和服务工作,力争做一个成一个,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乡村旅游是打通一二三产,整合乡村生产、生活、生态资源,激活产业、经济、资本、土地等要素的优选方式,成为精准扶贫的一种创新。当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相遇,一些专家提出了发展乡村旅游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扶贫工作的“边缘区”走向“主战场”的说法。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副教授曹国新认为:“解决‘三农’问题、贯彻落实省委十六字方针、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等,乡村旅游在其中都能发挥重要作用。根据当下江西80%的旅游资源富集在乡村、60%的旅游市场在乡村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发展乡村旅游,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