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或决定房企的未来
原标题:“房地产+”或决定房企的未来
尽管各项政策利好刺激不断,但房地产行业的焦虑依然没有丝毫缓解,转型升级仍是热点。怎么转?怎么升级?
伴随“互联网+”这个概念的风行,众多的互联网企业纷纷涉足房地产业,而越来越多的房企也迅速开始了拥抱互联网的实践。
无论是互联网公司,还是房地产公司,企业基因决定了其思维模式。目前所谓的“+”,实际上还只是各取所需,还不可能对房地产行业带来颠覆性的革新。未来,只有互联网公司与房地产公司共同在“互联网+房地产+”上深度合作与探索,才有可能有全新的产品创新或模式颠覆。因此,在目前的背景下,房地产企业把目光从“互联网+”拉回到“房地产+”,才是理性的回归。
对于房企来讲,这一轮的“互联网+”热潮,除了顺应发展趋势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行业整体焦虑之时渴望的新出路,寄希望于互联网为房地产“雪中送炭”。然而,“丰满理想”不敌“骨感现实”,这正是房地产企业重新回到“房地产+”上做文章的原因所在。
从“房地产+互联网+”来看,短期内还难以成为房企的利润增长点。最具代表性的、从花样年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分拆上市的彩生活服务集团,服务了分布在147个城市的1700 个社区,已成为全球最大社区服务运营商,尽管股价表现还不错,但2015年的中期报告却是这样表述的:“基于社区O2O业务处于持续布局的阶段,短期内仍无法给予损益表以实际支援”。同样,9月18日《信息时报》是这样报道其它一些案例的:业主对奥园地产集团的生活O2O平台“无感”;富力地产通过微信公众号主推的“全民经纪人”创富平台,目前还没有统计数字;将“微信营销”和“全民营销”融合起来的碧桂园推出营销微信平台“凤凰通”,注册用户达到了55.3万人,但真正贡献的销售额只有75.6亿元,占集团上半年销售额的近14%;网上卖房的方兴地产就更可怜了,仅头两天有成交记录……
主打择客式社交创业公寓的YOU+社区、主打择客式孵化器的科技寺、主打共享办公平台的优客工场、主打短租模式的办公O2O平台的SOHO 3Q、主打可定制可转换生活平台的Elab、主打以参与式设计为灵魂全流程众筹的无忧我房等等,也都还没有进入收获季。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房地产+”其它内容的模式,似乎表现更好。走“房地产+互联网+金融”的绿地集团,联手蚂蚁金服及平安陆金所成立“绿地金服”,2015年上半年在主营业务同比下降26.7%的情况下,在金融领域却累计实现利润19亿元,同比增长469%。走“房地产+互联网+家装”的爱空间,在获得超过6000万元的A轮融资后,已经成为2015年上半年北京市内接单量最大的家装公司。一开始就定位“区域配套服务提供商”的远洋地产,专注做“房地产+教育和医疗”,也取得了三线飘红的战绩,协议销售额按月上升22%,协议销售楼面面积按月上升7%,协议销售均价每平方米按月上升13%。
房地产企业是从拿地、建房、卖房的“黄金时代”走来的,房子本身才是其擅长。特别是在中国电商逐步步入成熟期,而房产电商却还在培育的过程中,无论是“房地产+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房地产+”,其实际作用仍然只是实体交易的一种补充,要成为房企的利润增长点,没有几年的培育是很难的。既然房企最懂的是房子,立足于房地产做“+”,短期效果自然也就好很多。
新的背景下,一方面,必将是众多中小房企前景堪忧,房企生存必须得依靠规模和品牌;另一方面,人们的生活需求不断提高和变化,对很多人来说,房子已经不再只是“住”了,房地产必将从传统的B2C模式转变成C2B,从让居者有其屋到居者“优”其屋、住得更好,房企也不得不在房地产上做“+”。“+”,不一定通,但不“+”,就是等死。中国自有中国的国情,模式自然也就多种多样,无论“互联网+房地产+”,还是“房地产+互联网+”,互联网都将成为标配。然而,人们的生活链有多长,痛点有多少,就会有多少种“+”法,建筑、景观、绿化、教育、医疗、社交、养老、金融、社区服务……会“+”的房企才有未来,增量自然要去“+”,存量还要靠“+”去盘活、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