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拍卖行卷入做局疑云 艺术品市场进拐点

09.04.2015  17:54
原标题:知名拍卖行卷入做局疑云 艺术品市场进拐点

   当代艺术品市场进入拐点

  4月4日起,香港艺术品市场春拍拉开首轮大幕,香港苏富比、保利香港、嘉德香港的成交结果显示,市场总体表现同去年持平,不乏有现当代艺术家刷新个人拍卖成交纪录,相比之下中国当代艺术依然处于平淡萧条之中。不过一条微信爆料的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贾蔼力作品疑似做局纷争,引发了艺术圈种种猜测和争议,中国当代艺术的困境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持续低迷

  作为风向标的香港苏富比现当代亚洲艺术拍卖结果证实,在很多人的意料之中,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延续了近两年来的调整态势,方力钧等早期的当代艺术家作品仍在下滑困局之中,且流拍现象令人担忧。

  香港苏富比现当代亚洲艺术夜场依然是关注焦点,现场参与者热情高涨,但多数买家是冲着中国早期油画、东南亚和日韩当代艺术而来的。在中国当代艺术板块,最高价为方力钧的《1996.4》,以2168万港元成交,但曾梵志的《毛(三联作)》、《无题》,张晓刚的《血缘:大家庭 13号》,叶永青的《牧羊村的姐妹们》,岳敏君的《无题(划船)》,刘野的《海之蓝》,刘小东的《张的一家》以及王沂东的《天上人间》,共8件作品流拍,而该板块一共上拍才20件,流拍率为40%。其他最终成交的作品也均在预估价上下徘徊。

  保利香港“中国及亚洲现当代艺术专场”中的中国当代艺术拍品也遭遇与苏富比类似的低迷,早期当代艺术家作品成交并不理想,也出现流拍的现象,如叶永青有6件创作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作品上拍,其中有4件流拍,另外两件作品仅以最低估价落槌,而周春芽的两件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作品也均流拍。

  但也有例外,就是收藏家尤伦斯夫妇第四次在香港苏富比上拍的一批中国当代艺术藏品,成交率依然能达到84%。值得关注的是,62件拍品中不乏当代名家的早期作品,而且估价多数在50万港元以内,其中占多数的影像作品甚至低至万余港元起拍,跟一些美院毕业生作品价格相当,如此低的价位让现场买家既兴奋又不解:这是大抛售吗?

  “亚洲当代艺术市场面临全面衰退了?”有业内人士隐隐感到担忧。“中国当代艺术遇冷,日韩当代艺术也趋缓”,这是拍卖市场传递的信号,但在今年3月份香港的两场艺博会上,中国当代艺术销售、反响却比较理想,两者为何会出现冷热反差呢?

  北京在3画廊负责人季晓枫认为,市场成熟的基本标志就是画廊、艺术博览会等一级市场机构影响力的根本提升。当大家都期待在作品本身之外的交易成本最小化的时候,现行拍卖方式的高成本就逐渐不被接受。“尤其是当代艺术,沟通工具的便利性使得买家找到艺术家的代理画廊去直接交易,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当拍卖会的标价和炒作大于纯粹交易功能的时候,市场不再配合也就很正常了。

   藏家“微信”引发做局风波

  平淡萧条的中国当代艺术香港春拍市场,倒是让一场拍卖做局乌龙纷争搅动了涟漪。收藏家刘钢4月5日在朋友圈发微信称,在4月4日的苏富比拍卖夜场,他在东南亚板块开拍后离场茶歇,接朋友来电,获悉青年艺术家贾蔼力的作品《早安,世界》拍出了1100万港元高价,于是赶忙回到拍卖场内,却发现拍卖现场仍在持续东南亚艺术板块,放在中国当代艺术板块的贾蔼力作品还没上拍。

  起初刘钢还以为朋友“喝多了”,谁知朋友将雅昌艺术网上的报道链接发来微信,此消息上网的时间是19时20分。过了半个小时,守在拍场的刘钢才看到贾蔼力的这件作品上拍,正如网站发布的报道所言,落槌价恰好是1100万港元,而时间为20时05分。

  这条爆炸性的微信旋即在收藏圈内炸开,引起了种种猜测和争议,第二天中午,雅昌艺术网率先发出一份声明,在发布《香港苏富比2015春拍:贾蔼力<早安,世界>(三联作)1100万港元落槌刷新个人拍卖纪录》时,“因编辑后台操作流程失误,导致发布时间显示问题,给网友造成困扰,在此向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及广大网友致歉,并特此声明,此系编辑失误而无其他关联原因。”同时,公布了后台更新数据记录:19时20分编辑上传资料,无价格信息;20时09分,即该拍品落槌后4分钟,编辑修改题目及内容,含价格信息并发布。

  据雅昌网声明中称,为保证第一时间发布快讯,编辑会将拍品图片、背景信息提前上传至后台,在前方记者确认价格后再发布,快讯时间显示为信息上传时间,因此部分快讯显示时间比实际发生时间要早。

  随后,苏富比拍卖行在微信公众号上也就此事发表声明称:“刘钢在2015年4月5日于微信朋友圈就苏富比2015春拍晚间拍卖贾蔼力《早安,世界》成交结果发放的有关文章,以及同日‘艺术战争’微信号的有关文章,内容均完全失实及构成诽谤,并造成严重误导。苏富比就此对上述文章的作者及其他任何就此事件作出不实或诽谤性文章及言论的人士保留所有法律追究权利。

  如今藏家刘钢和雅昌艺术网、苏富比拍卖行各执一词,孰真孰假尚无定论,但“疑似拍卖做局”风波进一步在艺术圈发酵。有人觉得假拍竟然泛滥到国际大公司的拍卖会上,令人失望和愤怒;也有人觉得做局在收藏市场上早已不是新鲜事,拍卖行、艺术家、投资机构等市场参与者,经受不住利益诱惑就会陷入其中,完全依赖于拍卖数据判断就会出笑话了。

  质疑一方的艺术策展人徐子林在其博文《贾蔼力成假拍哥,拍卖尚未开始,成交价已在媒体剧透》中,称中国的艺术界一直不乏操纵拍卖市场的人。同时,他在微博上评论:“再从苏富比的历史看,这是一家从不讲‘道德’的企业,它娴熟地游走在法律的边界!这个无可厚非。但在中国,我们经常把道德和法律问题混谈,所以我们在讨论这个问题时,要把握尺度,而不是用法律手段解决道德问题,也不能用道德情感混淆法律秩序。

   市场调整不能依赖商业运作

  拍卖做局争议也带来对贾蔼力作品价格的关注。在一批早期当代艺术家普遍遇冷的时候,年轻一代艺术家似乎就顺理成章登台了。

  回顾贾蔼力作品拍卖之路,2011年他的作品首次在内地上拍就突破了百万元;2013年他的《苍白的不只是你(三联作)》在香港苏富比春拍上成交过了500万港元;第二年其作品《疯景1号》拍出1180万港元,刷新个人纪录,在70后画家中率先进入千万元级别。

  “拍卖市场就是皇帝的新衣,最终价格早几分钟、晚几分钟发布已经不重要了。具体到这位艺术家的价格,显然是背后的炒家太着急了。” 季晓枫说。

  中国当代艺术界F4(张晓刚、岳敏君、王广义、方力均)曾被商业手段进行过成功运作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商业运作也是一把双刃剑,如今这些艺术家作品价格已经大幅回落,贾蔼力等新崛起的年轻艺术家将成为新一轮运作对象吗?

  “方力均等艺术家在本世纪初期的现象一直在发生,而且还会继续发生下去。这只和艺术家及作品的水准有关,和收藏者和艺术机构的目的倾向有关,和是不是青年艺术家没有多大关系。”季晓枫认为,由资本操控某些艺术家市场价格的事情一直存在,这本来就是艺术的价值与资本的力量博弈的一般过程和运作规律。只是资本操控的影响力在中国和亚洲市场被过度放大,太多人脱离艺术史甚至艺术市场的规律而把注意力和舆论过多地放在价格上面。

  “宋庄的艺术品交易和从业者的心理都被悲观甚至恐慌氛围所笼罩,大家都预感今年的市场情况更加不好。”一位长期在宋庄居住的圈内人士表示担忧,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还会继续大幅下滑吗?

  “在当前的大气候、大背景下,在海外和本土私人投资者信心严重不足的整体经济环境中,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还会继续下滑和低靡。”季晓枫认为这是一种危机,显然也是机会。他觉得最大的机会在于,艺术品是无可质疑的私有财产,而且是已经被证明的长效私产。是否进入这个市场,或者已经进入的藏家和投资人是否继续积极地关注市场,取决于个人的眼界和韬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