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大众消费时代 解决投资依赖症

06.03.2014  14:34

  前不久,北京不少高档酒店被迫选择了"关门大吉"。

  比如,京城大名鼎鼎的湘鄂情,就在眼下砍掉了西单旗舰店的营业面积,由原来的12000多平方米缩减为5049平方米,此外还在全国各地直接关闭了不少门店。据称,湘鄂情集团此举是为了扭转亏损的局面,其2013年前三季度报告显示亏损3.03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340%之多。

  不过,"坐不住"的岂止身处京城的高端酒店。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开元旅业集团董事长陈妙林透露,去年内地有56家五星级酒店为生存主动"降星",还有更多准备申报五星的酒店都暂缓了申报。

  "政务消费基本在高级酒店消失了。"在上海某五星级酒店工作6年的谭经理向中华工商时报记者道出了餐饮业眼下时运不济的原因。他说,同行们正在探索新的运营路径,比如推出"亲民"年夜饭、参加团购等等。

  回顾过去的几年,出口、投资、消费,这"三驾马车"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似乎都显得有些吃力--后金融危机时代,外贸形势迟迟不见好转;早年"4万亿"投资带来的后遗症,至今为人逅病;制造业鲜有创新亮点,启动国内消费市场始终难有比较大的突破。

  那么,中国经济到底将何去何从?在各种现实追问和路径找寻中,启动"国内消费"始终被寄予厚望。尤其是2月中旬的一则消息,余额宝规模突破4000亿元,这民间蕴藏的定期、不定期现金流更笃定了"消费"在中国可期的空间。

  其实,如何撬动国内消费,近几年一直困扰着政界、商界。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政坛吹来的从简风,竟意外吹开了人们的视野--大众消费时代似乎已经来临。

  出口如何发力中国经济

  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一系列支撑"改革开放"的举措,打通了中国和世界间的经济往来。此后30多年里,"出口"在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扮演了主导地位。由此,中国获得了"制造业大国"的称呼。然而,今天的中国,已经到了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刻,其中至关重要的问题便是:面向未来的中国经济,出口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将如何发力中国经济?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外贸的困局,一个接着一个,且环环相绕。

  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整个年度里,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都在强调外贸的严峻形势,这是不争的事实。中国举足轻重的外贸伙伴--欧美经济体尽管呈现出复苏趋势,但欧美纷纷提出的"再工业化战略"更令人堪忧。

  比如,美国在金融危机期间,失业率一度超过了10%,制造业就业人数减少是主要原因。有数据显示,2010年,美国总就业人数为12982万人,制造业就业人数仅为1152万人。正是基于此次金融危机中的深刻教训,美国国内主张"制造业回流"的呼声不断高涨,在这一民意之下,改变经济过分依赖服务业的局面,复兴制造业、推动制造业向高增加值转换、提高其竞争力重新成为美国的政策议题。

  这些年,欧美的路线几近相似。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随着日本、亚洲四小龙以及中国、印度制造业的崛起,欧美国都经历了"去工业化"的过程,劳动力迅速转向第三产业,制造业向新兴工业化国家转移。短短几十年,以往欧美国的优势产业--汽车、钢铁、消费类电子等制造业面临严峻挑战。数据显示,1980年至2010年间,美国总就业人数增加了3609万人,制造业就业人数却减少了877万人。这种相似的路径,意味着"再工业化战略"不是某国一时兴起之举措,而极有可能引来效仿效应,然而,仅美国一国已足以让中国外贸头疼。

  让国人印象深刻的,是不断升级的贸易摩擦事件。截至2013年12月底,共有19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89起,涉案金额36.19亿美元。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19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一句话,成为了英国外交的立国之本。放在今天的国际外贸关系中,再恰当不过--来自新兴经济体的竞争,正成为中国的"劲敌"。2013年前三季度发展中国家对中国产品发起的贸易救济案件数量和金额均超过发达国家。应对发展中国家日趋增多的贸易摩擦成为中国出口面临的新挑战。

  不久前,沈丹阳的一段分析可谓意味深长:"并非出口增长了,出口企业日子就好过了。现在许多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总体上日子还很艰难,因为利润很低。为什么利润低?一是国内成本费用仍然居高不下,二是人民币不断升值,三是出口卖价很难一下子提高上去。"

  就在出口增长乏力的情势之下,一些大企业选择了走出去"投资",一部分中小外贸企业则开始了"出口转内销"的策略,这不失是一些出路。然而,中国外贸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中国制造业的问题,如何赢在未来,恐怕仅以此为对策是远远不够的。

  试问,新兴经济体何以与中国企业抢生意?靠得是低廉的成本,可这在中国已经是过去式;试问,欧美经济体何以"再工业化"抢占市场?靠的是创新和技术;而如今的中国出口企业要赢在世界,恐怕也唯有创新和技术。

  因此,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绝不是高高举起的"旗帜",而更是前行中的"手杖"。

  如何解决投资依赖症

  相比前些年中国经济高达60%的外贸依存度,2013年这一数字降到了46%。这期间,"投资"取代"出口"成为了政策发力点。正是得益于这些投资政策,在全球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萎靡不振的情势下,中国经济成为一枝独秀。在一定时期内,中国经济甚至患上了"投资依赖症"。

  然而,后遗症很快便随之而来。

  首当其冲的便是高居不下的通货膨胀。"4万亿"的巨额投资并不是通过打破垄断壁垒以引进民间资本,而直接来源于中央政府,财政连年赤字,多印多发货币成为必然。自2009年底开始,中国社会迎来了CPI一波又一波的疯涨。

  "4万亿"的去向,则带来了产能过剩。本该转型升级的一批产业获得了喘息之机--2009年全国24个行业中,有19个行业存在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直到2012年,后遗症的危害仍然难以退却,当年全国钢铁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达到2万吨,水泥生产能力达到18.7亿吨,远超实际需求。

  "4万亿"的投资计划,95%的资金流入了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形成了比较大的冲击。民间资本不仅没有在国家投资政策之下分得利好,反而因为资金大量投入央企国企之后引发的迅速扩张,而被挤出了市场。

  对于施政者来说,"4万亿"也让日后的政策骑虎难下。比如,房产调控政策,社会流动性泛滥,直接导致各种房产调控政策"石投大海",沦为"空调"。而中国经济则越来越依赖房地产经济,本该启动的"国内消费"牢牢被房地产捆绑。

  如今,投资性政策变得谨之慎之,前车之鉴足以痛心。

  投资的本来初衷是拉动就业。在中国,一个GDP增长点大致能创造2000万个就业岗位,"保8"就是保证每年能新增一千六百万个就业岗位,唯有这样才能基本解决社会就业问题,才能保持社会的基本稳定。毫无争议的是,民营企业才是解决就业的生力军,尤其是中小企业。

  其实,在投资的向度上,政府的政策更为可贵,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在政策实施上,如何撬动民间资本远比如何投资效果更好。

  未来中国经济支撑点在哪

  未来中国经济的支撑点是什么?是消费,是大众消费。

  经济层面的问题从来都不是单向度的经济问题,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归结于政治问题;而政治层面的问题也从来不只是局限于政治,则与经济问题始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此,或许不难理解,大众消费时代的来临竟然始于政治"打虎"。

  中央纪委、监察部近日通报,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国共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4521起,处理党员干部30420人。政坛从简动了真格,高端餐饮、烟草、高档白酒、花卉等行业马上出现了下滑。

  星级酒店眼下的"摘星潮"是一个缩影。八项规定实施如今已有一年多,对于高档酒店而言,已经失去了一大半的机关单位客户,由此,纷纷开始转型。

  春节期间,北京不少五星酒店推出了"亲民"年夜饭,价格下降50%左右。北京某星级酒店大堂经理李小姐说,酒店降低价格,是为了应对环境的变化,尽管原有的客户流失,但酒店还需要继续生存下去,而转而回归大众,成为了一种选择。

  位于天津的开元旅业集团旗下一家四星级定位的商务酒店正改为养老服务公寓。该企业负责人表示,转型将是不少星级酒店未来的去路,因为目前来自政府机构的生意只剩下了部分外事活动以及重要接待,这原来可是他们的主营业务。

  "让百姓也能进五星酒店的大门。"这在眼下成为不少高级酒店管理层提出的新理念。从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报告看,高端餐饮采取了下调人均消费、提高总体收益为目的的转型措施,积极改变经营策略转向家宴、聚会、婚宴等大众化市场;拓展服务领域和服务范围,推出外卖外送业务。

  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边疆认为,流失掉公务机关的消费群体,是高端餐饮业去除了泡沫,"餐饮业开始关注大众化的消费,这种改变带来了餐饮业一种新变化,更符合百姓需求,面向大众。"

  正如某经济学家所言,一旦进入大众消费时代,商业模式会发生急剧变化,消费者是多元的、个性的,这必将带来生产方式的新样式。而小微企业将获得更大空间,因为小微企业既代表生产方式的变化,又代表创新方式的变化,更代表社会未来一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