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进行时:让初创企业“孵出来”“ 活下去”
让初创企业“孵出来”“ 活下去”
——从海南复兴城互联网创新创业园看海南工商便利化登记
“只租一个铺面,我就办了8家公司,按照以往,我得租8家铺面,提交8份材料,有了‘一址多照’政策,我办公司省下了不少钱。”海南酷秀企业总经理王海峰感慨地说。在海南复兴城互联网创新创业园(以下简称创业园),王海峰用同样一个地址,注册了8家企业,体验到“一址多照”住所登记制度改革所带来的便利。
创业园2015年12月开园以来,海南工商及时跟进,在园区建立了工商服务站,为园区内企业和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注册便利化服务终端。在这里,驻站的海南工商注册官与园区每户企业都建立了“一对一”联系,提供个性化精准服务。只要是园区内的重点项目企业,营业执照一个小时内就能当场办结,办事人员不用往返。
针对创业园里互联网及创业服务机构的特点,海南工商在企业名称、住所登记条件等方面再次降低门槛,允许使用“创客空间”“众创工场”“创业咖啡”“创业地产”等新兴词语作为创业服务机构名称中的行业表述,实行“一照多址”“一址多照”、集群注册、工位注册等新型住所登记模式。
“20个经营场所,半天内注册完毕,换了以前,那得跑不同地方的工商窗口分别办理20次分支机构设立。”一站到家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士波高兴地说。“一站到家”是一家与市菜篮子集团合作的企业,仅提交一套材料,在一个窗口,用半天时间就办理完20个经营场所的注册业务,充分享受到工商部门“一照多址”政策带来的便利。在“一照多址”政策出台之前,这家公司只能向各个分局申请办理20个分支机构注册,按照每个分支机构办理时限3个工作日计算,20个地址需要60个工作日,而现在实行“一照多址”注册后,只需半天时间。
在创业园,创客们联合办公,资源共享,节约创业成本。孵化运营公司根据入孵企业的人数提供相应的工位,一张桌子代表一个工位。工商部门根据创业者提供的工位地址,实施“工位注册”,这是海南工商“集群注册”的一种延伸,也是“一址多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如阿里云创客孵化器里有8个团队,它和酷秀公司的“一址多照”有所不同,酷秀公司享受的“一址多照”便利是一个创业者用一个地址开了8个公司,而阿里云创客孵化器的“一址多照”是一个地址可以提供给众多不同的创业者注册。目前每一个工位因为有政府的补贴,每天只需支付三五元的水费、电费等基本的办公成本,创业成本较低,刺激了初创企业“孵出来”“活下去”。
除了提供优质的园区注册服务外,工商部门还进一步放宽企业的非货币出资方式,允许以劳务出资、计算机软件、技术秘密、域名权、网络设计图等与互联网相关的著作权及其邻接权等非货币出资方式进行注册,并且还提供动产抵押、股权质押,商标广告、企业年报、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网站营业执照电子链接标识发放等工商综合服务。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促进了技术、资源和市场的融合,颠覆了许多传统模式,也同样影响了海南的商事登记制度及监管模式。面对新的形势,海南工商主动出台改革举措,适应新产业生态模式,和国家创业创新政策形成叠加效应,不仅让小微企业“铺天盖地”地创立,而且让其“活下去”“活得好”,形成了今天海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好局面。
创业园开园至今,吸引了阿里云创客、光谷创业咖啡、微软创新中心、车库咖啡等8家国内外知名互联网孵化平台入驻,并联合清科集团、赛伯乐、顺为资本等国内知名创投机构设立创投基金和创新学院,构建了集创业咖啡、孵化器、加速器、创投基金、公共服务于一体的互联网创业创新生态体系,形成了独特的热带滨海创业创新社区文化,成为继中关村之后最集中的众创空间聚集区。截至目前,酷秀、超级船东、钢多多等近百家互联网创业创新企业入驻园区,园区直接吸纳就业1526人,带动大学生就业4942人,产值规模达13.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