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困境是暂时的

27.05.2015  12:10
原标题:评:文学的困境是暂时的

法兰克福书展让中国出版人越来越了解国际出版行情、美国书展上近万种中国图书将拉近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中国作家在哥伦比亚展示中国当代文学的温度……在5月,这些活动折射出社会各界正在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不懈努力。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有些拉美作家对中国了解很少,中国作家莫言的书在拉美很难找到。

就文学来说,展示多元、立体的中国文学,既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提升单兵作战能力。“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失衡主要表现在“走出去”的步伐太小、不稳健,导致了在对自身资源深度挖掘和自我定位方面的迷失与困惑。诸多中国当代作家对传统和外语的隔膜造成了作家写作视野的局促,只是通过译本模仿国外的写作手法则隔靴搔痒、难得本源。而对某些偶然成功案例的片面炒作和盲目跟风,更凸显了“走出去”的失衡心态。

物以稀为贵。中国的文学作品以法、英译本为主,众多作品因翻译不足而“排队”,从而产生了一部分作家打着“走出去”的幌子进行镀金的现象,参与者自然知道这种自娱自乐玩法的后果,但还是有人对这种勾兑的苦酒趋之若鹜。同时也出现了把某些西方翻译家推出译作的时机视为文学创作的风向标而绑架创作的怪象。如果只是从国内的印刷厂走到国外的图书馆等待尘土的洗礼,那离真正的“走出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要想受众重视,先要重视受众。良好的专业技能所打造的好作品只是一个方面,对中外受众和文化差异有深入了解,自然会知道讲什么以及如何讲。随着时代的演进,作家正在努力改变边缘化的状态,网络时代拥抱互联网的心态还在培养,接续传统的海量工作正在开展,对西方的了解在逐步加深……问题是暂时的,只要不懈地努力,天堑变通途,瓶颈或许就会成为通往幸福世界的窄门。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这尤其适用于文化交流,民间交流是文化交流的活力所在。在这场不散的宴席中,我们端上的应该是琳琅满目的精品。在书本中存储着一个民族的最真诚的心跳,那里不仅有曾经的少数,还有以后的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