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斌:“品德突出”加分有多不靠谱?

18.07.2014  16:39

  近日,一篇《黑龙江省高考家长诉求书》的帖子在天涯论坛引起热议。帖子中,一名自称是黑龙江省高考考生的家长,质疑今年该省328名“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考生的“加分”资格。(7月17日东方早报)

  因为目前的高考某种程度上一考定终身,无论是考试还是考试家长对高考分数都是锱铢必较。也正因为如此,各种形式的高考加分特别敏感。不久前,辽宁1072名考生获得高考体育特长生加分,在受到质疑后270名考生主动放弃加分资格。

  有此背景,黑龙江考生家长质疑“品德突出加分”也就不足为奇。因为“品德突出”获高考加分,的确很不靠谱。

  首先,一个人的品德是否突出,需要时间检验。就连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承认,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不做坏事。而现行的高考品德加分制度,认定的恰恰是一件好事。比如,某考生见义勇为,或者拾金不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事实也会如此。复旦投毒案主角林森浩一审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后,复旦177名学生为林森浩求情,求情信列举了林森浩平时日常生活学习中的一系列琐事。林森浩的同学介绍,汶川大地震发生时,他从平时节约的钱中捐出800元,是同学中捐款最多的学生之一。病人送的红包,林森浩坚决拒收。这些事都可以说明林森浩“品德突出”吧?而恰恰是这么一个品德突出的人,一念之差毒杀自己的同窗。

  其次,考生“品德突出”无法定性,容易滋生腐败。高考加分颇受诟病,其主要在于加分政策的弹性较大,人为干预因素令人遐想。以“品德突出加分”为例,加分的依据是什么?谁来认定“品德加分”?2014年黑龙江省有328名“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享受加分照顾,他们集中在部分县市的部分中学。黑龙江第二大城市齐齐哈尔及大庆市生源密集,却找不到一个思想品德高尚的考生。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鸡西市一个中学的一个班就有12名“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被网友称为“雷锋班”。有关方面真该去查查这些活雷锋们究竟有什么突出之处?最好。顺便查查他们的父母都是什么人。

  再者,教育引导学生品学兼修是学校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一个人没有良好的品德,即便是知识再渊博,也难走得远,更难成大器。高考是考生智力的比拼,也被公认为现阶段平民子弟相对公平的上升通道。替考、特招、体优生加分、品德突出加分,让高考附着了很多不确定的人为因素。种种迹象表明,找人替考的,花钱办证的,获得各级政府表彰的,大多是有权有势的,高考演变成了变相的“拼爹”。

  让高考回归公平,就要斩断伸向高考的特权之手。一方面,要坚决打击“替考”、“花钱买体育特长生”等明目张胆的违法犯罪行为;另一方面,还要盯牢种种形式的“特招”、“品德突出”加分,让高考更纯粹、更科学、更加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