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撬动“美丽经济” ——大余县乡村旅游发展纪实
最近的大余可谓喜事连连,在湖南长沙举办的2015年全国品牌推介暨旅游项目投融资大会上捧回了“中国最美绿色生态旅游名县”和“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两块沉甸甸的奖牌。日前,经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评定,丫山乡村生态园被授予5A级乡村旅游点。
地处赣南地区西南角的大余,乡村旅游开始崭露头角。以乡村旅游带动人气、保护传统文化和推动精准扶贫开发,大余大力发展的乡村旅游成了县域经济的新支点。
全民齐心,集众智兴办旅游
经过几年的培育,大余旅游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势头日趋红火。在此基础上,该县适时提出把乡村旅游当作“带一接二连三”的大产业来抓。
打铁需趁热,大余借势掀起了一股全民兴旅的热潮。岁末年初,以“发展15问”为主题的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拉开帷幕,课题“旅游活县”备受关注。同时,还面向全社会汇集民意民智,其中涉及乡村旅游方面的“金点子”就达500多条。
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从每年50万元递增至1000万元,每个乡镇成立乡村旅游办……大余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政府主导下,大余在全民参与中凝聚共识,在奋进中形成合力,为乡村旅游的崛起积蓄了力量。去年, 该县旅游总收入和全年接待人数由2011年的5.32亿元和80.1万人次跃升到11.29亿元和171.23万人次。三年间实现翻番,其中,乡村旅游的贡献占六成。
百花齐放,留住了最美乡愁
“第一高峰天华山、神秘的东庄纸造纸作坊、纯粹的畲乡风情、引人垂涎的原生态美食……这深山里的少数民族村落给我留下了太多回忆。”从大余内良乡李洞畲族村回到广东南雄,自驾游游客朱晓倩便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美妙的旅程。
大余以“一乡一品牌”“一村一优势”“一庄一特色”的新思路,整合全县红色、古色、绿色乡村旅游资源,聘请国家级规划设计队伍,把乡村地域生态、文化、民俗原汁原味地展现在游客面前。据县旅游局局长廖晓初介绍,该县借鉴工业经济抓项目的经验做法,精心挑选了大龙山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国家湿地公园、黄龙花卉苗木核心区等一批好项目重点打造。同时,实行多渠道投入。政府筹措近3000万元用于乡村旅游精品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安排了一支专业招商小分队,重点围绕乡村旅游招商,目前已经达成意向性协议6个。如今,该县一批以传统文化、红色经典、乡村民俗体验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点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客人前来观光游玩。
产业齐兴,农民享发展红利
“没想过家里的老房子也能成‘金饽饽’,一年有7000多元的租金。”近日,黄龙镇大龙村村民罗光斌和丫山景区签订了租房合同,加上夫妻俩在景区务工工资,一年有4万多元的收入。大龙村是该县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目前全村乡村旅游从业人数达到村民总数的80%,其中有20多户贫困户捧上了乡村旅游的“金饭碗”,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
大龙村是大余县依托乡村旅游龙头景区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一个成功案例。利用龙头景区的辐射效应,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多岗位就业、开设农家旅馆和餐馆等途径实现创业和就业,增加收入。
将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 大余走上了一条依托旅游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去年,该县还被列入赣州生态休闲旅游扶贫区,有7个旅游扶贫重点小镇和62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列入旅游扶贫“十百千”工程。
此外,大余还通过建立绿色农产品产业基地和花卉苗木核心示范区发展休闲农业,扶持周屋芋荷、南安板鸭等乡村旅游特产企业,摸索出农旅融合、旅游商品制造销售等乡村旅游扶贫模式,使6000余人依靠旅游脱贫致富,享受到乡村旅游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