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工作日志应与群众评价结合

07.12.2015  11:40
原标题:法制日报:工作日志应与群众评价结合

一个月工作仅为救一只鸟”只是当地某单位编制不少、活儿却不多的一个实例,这样的例子不仅存在于昆明市官渡区,也存在于全国其他地方

2013年10月,昆明市官渡区出台《科级领导干部日常工作实绩公示制度(试行)》,截至目前,通过晒工作日志、用工作日志,先后约谈和问责25名干部,调减多个部门编制,在考核干部日常工作实绩、破解为官不为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据悉,官渡区农林局一家下属单位“一个月工作就围绕着救一只鸟”。最近一次编制调整,官渡区农林局编制从195个一下被削减到70个(12月6日《人民日报》)。

人员编制多、实际工作少的现象,存在于不少地方,被舆论诟病已久。不管有多少地方真正解决了这一问题,都需要深刻反思。从“官渡探索”来看,其治理逻辑是这样的:通过工作日志来看每个单位工作量是否饱和,不饱和的单位既要被约谈问责,也要被调整编制。这样一来,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人浮于事的问题,同时可提升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官渡探索”的核心是工作日志:一是要求领导干部如实写工作日志;二是在本单位公示工作日志;三是工作日志作为评价考核依据。这种办法的确能发现一个单位的工作量是否饱和。类似于“一个下午,就看了一条部门微信”“一个月工作仅为救一只鸟”的现象,就能及时发现和治理。不过,“官渡探索”只是针对当地科级干部,其他公务人员并不受这种制度约束。

显然,一个单位是否人浮于事,是否有所作为,不能只看科级干部的表现,而是要看每一位吃财政饭的工作人员的表现。从这个角度而言,“官渡探索”应该向其他公务人员推广。另外,评价干部、调整编制,不能只依赖于工作日志,还应该引入群众评价,即某些部门是否懒散,某些公务人员是否混日子,办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及时让群众参与评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也就是说,如果“官渡探索”进一步向前推进,再结合群众评价,就更完美了。甚至可以向全国推广“工作日志+群众评价”的模式。尽管通过官渡区政务网,官渡区各部门统一将本单位科级干部半年或全年工作实绩发布在公示页面,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公示。但半年或一年才公示,会造成监督滞后,有必要每月详细公示每个公务人员工作日志,让群众及时评价。

显然,“一个月工作仅为救一只鸟”只是当地某单位编制不少、活儿却不多的一个实例,这样的例子不仅存在于昆明市官渡区,也存在于全国其他地方。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政府职能在不断转变,而很多地方机构改革与编制改革却原地踏步。因此,有必要全面调查还有多少机关事业单位存在类似于“一个月工作仅为救一只鸟”这种荒唐现象,然后进行相应改革。

类似荒唐现象,是一种集体不作为,其原因是人员编制与工作量极不匹配。每个单位的人员编制究竟多少才算合理,这需要一套科学评价机制。“官渡探索”以工作日志来评价,只是办法之一,除此之外,还应该通过专家论证、社会调查、群众评价等办法来评价。尤需指出的是,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人员编制应该是动态的而不是固化的,相关改革应该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

在笔者看来,类似“一个月工作仅为救一只鸟”这种现象,不仅要削减编制,该下属单位是否有必要存在,也值得考虑。如果把救鸟的责任划转、合并到其他单位,既可以照样救鸟,也可以节省人员支出。总之,机构改革与编制改革以及考核评价机制改革,既要同步又要到位。因为“一个月工作仅为救一只鸟”这样的单位,人浮于事实在太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