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报:深化改革离不开精细化管理
没有精细化管理,改革就容易沦于低效,甚至走偏、落空
南昌大学校长周创兵在谈到高校全面深化改革时说——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之年,对全国、对江西是这样,对南昌大学同样如此。2014年是南昌大学谋篇布局、深化改革之年。南昌大学将围绕“强学科、精管理、惠民生、兴实干”的发展思路,进行院系治理结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人事岗位薪酬体系、学科建设资源配置、奖励制度、职称评聘等10个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已经陆续启动。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全面深化改革,离不开精细化管理。没有精细化管理,改革就容易沦于低效,甚至走偏、落空。
我国高等教育,整体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而这种落后与其说是学术的落后,还不如说是管理的落后。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我国一些大学的行政管理比较强势,学术管理相对弱化,粗放管理较为普遍。
精细化管理,不能理解为简单的量化管理,否则,就会沦为“重数量而轻效益、重规模而轻内涵、重形式而轻成效、重宏观而轻微观”的粗放型管理。政策层面简单“一刀切”,就是典型的粗放型管理。
精细化管理,讲究定量考核和定性评价的结合,二者之间“度”的把握体现管理水平的高低。机械的定量考核,难以产生富有价值的学术成果。
高校精细化管理,要着眼于突破现有的影响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着力于构建现代大学管理制度体系,着手于充实内涵、提升发展的点滴,从小事做起。
高校精细化管理,要抓住关键,抓住重点,要对症下药。对于有些问题,如“四风顽疾”,要出狠招、下猛药。有些事关学术发展的问题,要宽容失败、鼓励探索。对于奇才、怪才,要建立学术“特区”,不给予过多约束。
高校精细化管理,最终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原来的“行政权学术权混淆”向“行政学术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协同”转变,二是从“粗放的、不讲绩效的管理模式”向“精细的、凸显质量和效益的管理模式”转变,三是从“法律法规与责任主体相对脱节”向“依法治校与教授治学有机融合”转变。
精细化管理,观念要到位,制度要先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南昌大学凝聚全校共识,针对发展中的问题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新制度、新规定。仅在审计方面,就先后出台了《内部审计工作暂行规定》、《大额资金工程项目专项审计暂行办法》、《建设、修缮工程项目审计暂行办法》、《科研经费审计暂行办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物资采购审计暂行办法》等新的制度。
有了规章制度,关键在落实。细节决定成败,南昌大学新推出的各项制度,注重细节的可操作性,以确保其执行到位。
新闻链接:
http://epaper.jxnews.com.cn/jxrb/html/2014-03/20/content_2392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