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振兴发展时代华章——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三周年述评

28.06.2015  11:56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战争年代,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人民舍小家,顾大家,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让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人民振奋不已。

三年来,省委、省政府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批示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围绕总书记提出的“使苏区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目标,始终把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作为全省发展升级的重大机遇和战略支撑,举全省之力推进实施;全省上下倍加珍惜党中央的关心关怀,奋力拼搏,致力于探索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新路子;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广大干部群众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凝聚智慧与力量中谱写出振兴发展的时代华章。

弘扬实干作风,基层基础愈加牢固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穿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这是革命战争年代,在苏区广为流传的一首山歌。

又见苏区好作风,结对帮带联群众。送宝送暖送新屋,粘心粘肉铭恩情。”如今,在赣南的许多乡村,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驻村干部和农民群众从衣着外表上往往难以区分,干部脱下西装换上“农装”,没有“官气”,散发着“土气”,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泥腿子”干部,他们不仅帮群众排忧解难,更帮群众发展经济。

国务院《若干意见》出台以来,我省及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实施“连心、强基、模范”工程,着力在密切联系群众上下功夫,在夯实基层基础上花力气,在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上见成效,努力实现“基础巩固、作风改进、服务提升、兴赣争先”的目标;以“三严三实”的要求,坚持以责任促落实,对重点工作进行任务分解,责任到部门、到领导、到干部,确保一件一件抓落实,干一事成一事。

革命传统没有忘,基层基础更牢固。随着《若干意见》的深入实施,苏区人民普遍得到振兴发展实惠,真切感受到身边党员干部作风的巨大变化,发自内心记党恩、赞党好,始终与党同心、同向,教育子孙后代坚定不移跟党走,以各种质朴方式表达对党的衷心感激。

强作风,争政策,抓落实,得实惠。在国家有关部委的积极支持、大力推动下,围绕《若干意见》的落实,国务院及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了10个配套或批复文件,39个国家部委出台了45个配套性政策文件,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已基本落实到位;国家发改委牵头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召开了两次部际联席会议,协调推进了一批重大事项;52个中央单位对口支援31个县(市、区)工作全面启动,各个部委已完成实地调研,国土资源部、交通部、国家烟草专卖局、审计署、国家旅游局等30多个部门的负责同志亲自带队赴受援县调研,出台了对口支援工作方案,并启动了一批援建项目,实施了一批试点示范工作;中组部选派的中央机关52名挂职干部迅速融入当地,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苏区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底,各对口支援单位已明确或落实到位的各类援助政策412项、项目165个、资金50亿元,开展人才交流培训145批次。

坚持民生优先,便民利民惠民

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振兴发展成果由苏区人民共享!我省及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始终坚持民生优先,把民生问题摆在振兴发展的突出位置,充分利用国家扶持政策,加大投入力度,集中力量解决群众最迫切、最关心的民生问题——

统筹安排省财政资金300多亿元,集中力量抓好土坯房改造、安全饮水、农村公路、农村电网、特困群体生活改善五项重点工作,着力改善苏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

持续实施“四个一”组合式扶贫,即每个县一个省级领导定点扶贫,一个有实力的部门帮助扶贫,一个重点企业参与扶贫,每年省财政拨付1000万元资金专项扶贫、连续安排10年,加大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易地搬迁、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等扶贫开发力度,努力让老区人民早日脱贫致富。

思路决定出路,实招带来实效。三年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完成了63.08万户农村危旧土坯房和1.32万公里农村公路改造;解决了389.7万农村居民和农村师生饮水安全、7.1万户山区居民不通电、57.59万户长期“低电压”、18.65万户农村居民看电视难等问题。2011年至2014年底,仅赣南贫困人口就减少110多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182元提高到6946元。

放眼今朝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大地,一大批养老、基层医疗、农村教育、社区服务等项目建成使用,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广大苏区群众切身感受到了苏区振兴发展带来的实惠。

推进改革创新,增强“造血”功能

发展是硬道理,改革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推进改革创新,增强“造血”功能,成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一个主旋律——

努力推进改革创新。用足用好用活先行先试权,积极争取对口支援部委在苏区开展改革试点试验,打造改革创新“试验田”。《若干意见》明确支持的34个示范试验工作中有27个进入实施阶段,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稳步推进行政审批、农业经营体系、社会事业等各项体制机制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充分利用对口支援平台,积极开展教育、科技、文化等重点领域改革试点,进一步激发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着力增强“造血”功能。围绕强化产业支撑,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做大总量,调优结构,全面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国家级大型稀土企业集团组建工作顺利推进,稀土资源保护、产业整合取得阶段性成效,2015年产值将突破千亿元。启动了4个国家级、29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目前赣南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优质脐橙主产区,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一,产量居世界第三。现代农业和金融、物流、旅游等服务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赣州市三次产业结构由17.4∶47.2∶35.4调整为16.2∶45.7∶38.1。

大力夯实发展基础。重点推进了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项目和平台,向莆铁路、赣韶铁路投入运营,赣龙铁路扩能项目今年将建成运营,特别是群众热切期盼的昌吉赣客专已经开工建设;加快推进了赣深客专、鹰梅铁路、吉永泉铁路等重大铁路项目前期工作。着力打通连接广东、福建、湖南的高速公路出省通道,实现了原中央苏区县县通高速。赣州黄金机场改扩建项目年底将全面开工,井冈山机场改扩建已获立项批复,抚州机场、瑞金机场等项目稳步推进。瑞金电厂、抚州电厂建设,将有效缓解电源点不足的瓶颈。

全力强化生态保护。加快构建南方重要生态屏障,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扎实解决矿山污染和果业面源污染等历史遗留问题,2012年以来,共综合治理稀土矿山59平方公里、水土流失1779平方公里,关闭污染和落后产能企业376户,植树造林263.5万亩。赣南地区森林覆盖率超过7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被联合国环境规划基金会授予“绿色生态城市保护特别贡献奖”。

…………

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感恩奋进的广大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干部群众,将勠力同心,众志成城,凝聚新的智慧力量,谱写新的时代华章!(记者 张志勇)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
线上线下双向发力 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
 江南都市报讯 邓津龙、全媒体记者曹章保报道:为全上饶之窗
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对接会举行
  (记者游静 实习生李少如)6月29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