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影子银行风险牵动经济全局

12.11.2013  12:12

一直以来,学界、业界对影子银行的判断与定性莫衷一是。影子银行体量巨大,目前市场估算是22万亿元到36万亿元。笔者认为,考虑到影子银行利益攸关方讳疾忌医,实际数字可能更大。

多数影子银行是在法律约束下运营的,但部分影子银行由于风险管理出现漏洞,成为令人担忧的“坏孩子”。一是对信贷滥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二是部分影子银行的最终借款企业暴露出隐患,产生潜在的金融风险。若处理不当,则会触及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尽管这样,人们依然对影子银行趋之若鹜,原因就在于高利率。影子银行充当稳健货币政策下增量流动性的提供者,表外“理财资金”承担了信贷系统中高危借款企业的债务风险,因此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银行表内资产质量良好,形成“一俊遮百丑”效应。但系统内的债务风险并未从根本上消除,借款企业的风险频发很可能带来“一丑挡百俊”的后果。

影子银行的金融风险主要存在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企业、房地产企业、“两高一剩”行业的企业、低效企业、僵尸企业等。如果未来经济上行,往往会掩盖一些企业的投资决策及经营管理的失误,金融风险或许容易被化解或转移;但若未来经济平行或下行,原有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企业高负债形成的债务“悬河”引发的金融风险洪流必然会大规模显现,最终形成“洪灾”。

那么,如何化解影子银行的债务风险呢?我认为可能有三种情景:一是乐观的情景,经济转型成功,劳动生产率提升,通过企业盈利的逐步积累增加资本并降低负债,化解存量债务风险;二是悲观的情景,经济转型步履维艰,经济增长的“红利”无法消化存量债务负担,最终只有通过超发货币来稀释存量债务;三是中性的情景,建立退出机制,资不抵债的企业破产或兼并还债。

影子银行涉及经济全局,其本身体量巨大,一旦处置失当,调整的代价也很大,所以必须稳妥审慎,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为此,必须增强对影子银行进行拨乱反正的紧迫性,建立必要的共识。在战略决策上,一要对影子银行快刀斩乱麻,控制和化解风险隐患,把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二要勇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对要求退出的企业只有、也必须采取壮士断腕的雷霆手段才能舍卒保车;三要控制好力度和节奏,做好打艰巨战、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在具体操作上,要通过建立刚性的制度约束,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采取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以及坚持实行严厉的“零容忍”惩戒机制,才能促进问题的解决。(作者是中国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咨询专家、教授)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