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比认识更重要的是担当

09.10.2015  11: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强卫同志也指出,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担当。这些论述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指导性,对于推进当下南昌大学的综合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担当是一种品格,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担当不是匹夫之勇,而是需要有与时俱进的战略眼光和胆识魄力。战争年代,何焕奎学成归国,效力桑梓,创办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这是担当;上世纪九十年代,潘际銮故土情深,不负重托,带领南昌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这也是一种担当。面对未来,我们也应肩负起历史使命,接过发展的“接力棒”,去续写我们这一棒的时代担当。

  担当需要坚定的信念。信念是精神之“”,“信之愈深,行之愈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只有信念坚定,才能方向明确、行动自觉、堪当重任。对上级精神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一知半解,照搬照抄,而是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当前,南昌大学正处于大有作为的机遇期,学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坚定信心、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显得尤为紧迫。今年上半年,校领导班子先后深入校内各单位宣讲《南昌大学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使综合改革的内涵、措施、愿景深入人心、催人奋进。近期学校正在开展的以“更新观念、凝聚共识、深化改革、提升质量”为主题的教育教学改革思想大讨论活动,尤其需要坚定改革信念、明确办学思路、消除认识误区。

  担当需要坦荡的胸襟。宋代江西先贤朱熹有言“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坦荡是担当的底色,只有心底无私才能无畏担当。坦荡的胸襟,需要高远的境界和严谨的操守。我们有的干部视权力为私产,将自己管辖之事当成是“自留地”;有的缺乏相互沟通和尊重,分工如分家,互不买账,缺乏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做事不讲规矩和原则,视纪律如儿戏。当前学校深入开展“把纪律挺在前面”专题教育活动,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洁身自好、坦荡做人、公私分明、谨慎用权。十年树木,我们自豪这个山明水净的校园;殷鉴不远,我们更要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

  担当需要不倔的勇气。晚清重臣曾国藩告诫同僚“为官避事平生耻”。担当,勇为先,有多大勇气才有多大担当,有多大担当才有多大事业。面对新形势、新发展、新要求,我们既要有打破陈规的勇气,不能凡事讲“先例”、走“老套”,办事谨小慎微、瞻前顾后、做老好人,遇事“”字当头,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不敢挺身而出,亮明身份;更要有攻坚克难的担当,面对工作难题,不能只讲客观原因,而不去找主观原因,遇到矛盾往上交、遇到责任往下推。当前正在深化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就需要我们各级干部知责而为、知难而上,大胆改革突破,拿出实招硬招,这样才能使综改动真格、见实效,蹄疾步稳,久久为功。

  担当需要务实的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担当效果如何,过硬能力是基础,务实作风是保障。“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我校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团队近二十年如一日,认准方向,埋头苦干,打破日、美的技术专利壁垒,找准一条全新且优势明显的LED照明技术路线,持之以恒,诞生了一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科研如此,教学、行政也不例外。天道酬勤功不唐捐,虚以应付遗患无穷。我们只有从严务实,严格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深入剖析和对照检查我们身上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狠抓内涵建设,推进综合改革,我们才能转变和夯实我们的作风,担当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登高自卑,行远自迩,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蓝图已经描绘,路径已经明晰,只要我们“知行合一”,把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实,就一定能够不辱使命、砥砺前行,抓住南昌大学大有发展的机遇期,共创南昌大学前景无限的明天!

 

  • 责任编辑:范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