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景德镇瓷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战略规划》
景德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以瓷立市、因瓷兴市、至今仍以瓷业为主要产业之一的城市,为世界闻名的瓷都。
近年来,我市实施了一系列瓷业相关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工程,在取得较好效果的同时也面临一定的困难。对更好地彰显瓷业文化,需要基于系统、全面的遗产观,科学辨析、准确界定景德镇瓷业遗产的概念,如此才能进一步推动景德镇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长远、有序发展,已达成广泛的社会共识。在这种背景下,《景德镇瓷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战略规划》应运而生。
该规划从2013年7月开始编制,期间开展了大量调研工作,全面广泛地征求了市县级、省级、国家级各类专家的意见,并多次和国家文物局进行对接,听取项目建议。在2014年6月13日国家文化遗产日在景德镇举办活动期间,该规划通过了国家级文博、考古、社会学、城市规划等方面的专家评审。2015年4月,形成最终规划成果。
规划项目注重着眼于城市历史景观大遗产观的价值研究和遗产要素识别。在价值研究部分,充分纳入了城市历史景观的大遗产观,通过系统研究瓷器生产系统和与生产产业链相关的人居聚落系统,从瓷业技术维度、瓷业艺术维度、瓷业区域产业布局维度、瓷业人居聚落体系维度、瓷业与城市发展维度、瓷业文化对外交流维度、瓷业文化遗产活态延续维度等七个维度,进行瓷业文化的价值研究和要素识别。
规划项目注重构建完善的保护措施与机制,从遗产单元、遗产片区、类型、级别四个维度,建立全方位覆盖且针对性强的保护框架和措施体系。根据行政边界划定遗产单元,明确片区特色,对接遗产管理和工程实施的行政主体单元;基于遗产集聚且面临威胁共性的情况,划定遗产密集区,明确单元内资金和力量重点投入的核心区域;细化文物类别,建立分类型的保护措施导则,全方位、有针对性的明确不同现状遗产的保护要求;针对主体资源的文物保护级别和价值内涵,建立分级别的保护工程库,梳理保护工作的重点和工作的轻重缓急。
规划项目还注重构建市域与中心城区文化遗产展示利用体系,通过引入GIS遗产展示潜力评估的技术方法,建立具有可实施性的展示工程体系。依据可持续保护、服务于教育文化传承、利于社区共建和文化创意产业良性互动的原则,优先选择保护级别较高、保存现状较好、价值代表性高、交通区位好、与村镇或社区距离较近以及周边教育文化资源可以利用的遗产主体资源点和遗产外延资源点进行展示利用。同时,还规划建立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的展示结构,明确展示游览路线和旅游服务实施布局,建立主题式展示体系项目工程库,支持基础建设项目遴选。(李艳 记者 吴绍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