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川:避孕套进中学校园,谁同意了?
西安市政府关于艾滋病防治新规中,提出要在普通中学校园超市销售安全套或设置安全套发售装置,引起各方热议。昨日,省卫计委回应称,这是省政府经过多番调研、慎重研究决定的。(4月24日《华商报》)
出台这一规定,目的很清楚,就是防范艾滋病。出发点没问题,而且,事实上,各地艾滋病形势严峻,防“艾”任务繁重,压力都很大,但用这种“宁杀一千不放一人”的思维来堵,就有些杯弓蛇影,草木皆兵了,显得过于夸张。
对于为何要在普通中学校园超市销售安全套或设置安全套发售装置,有关方面的解释是“为了预防”。我倒是想问问,这是怎么个“预防”法?“预防”之概念,既有“预”,也有“防”,前者是防止性行为尤其是“乱性”发生,后者则是一旦发生可以防范感染疾病。那么,这里其实就预设了一个逻辑前提,就是现在的中学生性行为很常见,甚至可能都“开放”到社会上去了。如果这就是“多番调研”和“慎重考虑”的结果,不说是危言耸听吧,至少难以让人信服。
如今的中学生绝大多数是十几岁的懵懂少年,既不同于大学生,更不是社会青年,没有多少自由支配时间,更没有光怪陆离的生活空间。而所接触的对象,基本就是亲人、老师、同学。何况,学习任务又那么重,哪有闲心思瞎琢磨?在大学校园、在人流集中区这么做好理解,也很必要,但如此不分对象不问场合,岂能不受质疑?
没有人否认有些中学生存在性行为,但绝不会如此糟糕。性对青春少年永远充满神秘和向往。所以,性教育要趁早。但性教育也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把握尺度,怎样做到科学、合理、有效,须符合各年龄人的心理特点。这需要教育大智慧。如此高调、张扬地将避孕套摆进中学校园,对于成人可能很正常,但对中学生绝不是。拿成人的思维要求他们,用成人的办法对待他们,就缺乏这种教育智慧。怂恿孩子尝试的“实效”恐怕要远远大于设防的良善初衷。这从各方反映也得到了印证。那么,不得不问:这一规定,事先有没有征求过学校、家长以及孩子们的同意?
中学生性活动到底是什么个状况?这要靠实证说话。既是调研,自然就有结果。那不妨公布出来,看看中学生有没有染“艾”,具体占比多少,又是通过什么途径染上的?让公众见识见识到底“慎重”在何处,这既是捍卫公众的知情权,也是对某些部门的工作作风是否踏实严谨的检验。如果中学生性行为真已“乱”到那般田地,着不仅是对我们当头棒喝,也是做了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但如果只是坐办公室“调研”臆想出的结论,就是往天真少年身上泼脏水了。为一己私利“污名化”他们,性质就彻底变了。孩子们不答应,学校、父母更不会答应。那么,有关方面是不是应该对这种误导公众的规定做些调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