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折的《麻姑山仙坛记》

16.10.2014  21:03

  □包亦强

  兼有天下第二十八洞天、第十福地美名的麻姑山,不仅以它优美的风景和神话传说名闻遐迩,更以它独有的书法艺术而饮誉天下。明代游客金章登麻姑山后留下了“读罢幽碑增风慨,思余正气凛秋穹。神仙事缈文章在,不拜麻姑拜鲁公”的感慨。

  颜鲁公即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唐大历三年(公元768年),年近花甲的颜真卿赴任抚州刺史(南城县隶属抚州),他多次前往南城,每到南城必登麻姑山。大历六年(公元771年)四月,他再次登麻姑山,游览仙坛。是时,书兴大发,挥笔写下了记述麻姑仙女和仙人王方平在麻姑山蔡经家里相会的神话故事,及麻姑山道人邓紫阳奏立麻姑庙经过的经历《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简称麻姑山仙坛记)楷书字牌。全文九百余字,笔力刚键浑厚,开阔雄壮,布局充实,大气磅礴。被历代书家赞誉为“天下第一楷书”。

  颜真卿撰写《麻姑山仙坛记》时,己是62岁的老人,同时也是他书法成熟后的辉煌时期。现代书法评论家金开诚在论颜真卿书法的专著中写道:“颜真卿后期的楷书代表作是《大字麻姑仙坛记》……同时也是足以代表整个颜氏楷书的典型之作,因为它最突出地表现了‘颜体’的独特风格,并在艺术上达到了高度的成熟与完整”。《麻姑山仙坛记》这篇佳作,成为历代书家临慕研习的范本,柳公权、苏轼、黄庭坚、蔡襄、米芾、李东阳、何绍基等一代名家,都受其较深的影响。

  《麻姑山仙坛记》当时用石板镌刻,故又称“鲁公碑”。后人又在碑背镌刻了卫夫人、褚遂良、虞世南、欧阳旬、薜稷、柳公权、李邕等人的楷书,安放在仙都观内。各郡邑名门贵族,文人墨额以上麻姑山能一睹“鲁公碑”为乐事。宋代,为了保护好这块碑刻,由仙都观精心收藏起来,一般不予展出。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建昌府知军事胡舜创建鲁公祠,碑刻移至祠内保存。可惜由于政局动乱,这件书法珍品在南宋不慎丢失。明正德年间,有一樵夫在山涧发现,这时已断缺一角,乡民把它送往郡府文库收藏。后来又被当时的一个郡守偷回家中,叫石匠摹刻,把仿制品放回文库,自此颜氏《麻姑山仙坛记》真迹便消失无踪。明弘治年间,潢南道人四处寻找宋代拓本,请名匠精刻、藏于邸宅。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太守季英在理学家罗汝芳家中获得旧藏宋代拓本,请人精刻,不久碑刻也渺无踪迹。1982年由武汉古籍书店重新影印出版了《唐颜真卿大字麻姑山仙坛记碑》字帖,1986年,1987年再由天津古籍书店两次影印出版《宋拓颜鲁公大字麻姑山仙坛记》字帖,很快被国内外书法爱好者购之收藏。千余年来,这一民族瑰宝令无数书者迷醉,多少人登上麻姑山总不禁为这一珍品的遗失而遗憾、叹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旅游事业,南城县政府于1991年开始筹办重修仙都观,重刻《麻姑山仙坛记》。现在安坐在仙都观的《麻姑山仙坛记》就是根据上海博物馆所藏宋拓本的大字碑,是由原江西省书协副主席、篆刻家许亦农老先生逐字上碑,精心镌刻,约有五平方米的大字碑。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