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主张薄葬:随葬品少 陶俑小
这个“慰”字,一种解释是安慰;另一种解释它就像熨斗的熨字一样。曹操有头病,他经常头疼,他还找华佗,华佗还要给他开脑袋、动颅脑手术。
郝本性接着说,这里头还有香囊,三十双。曹操在香囊这个问题上是挺矛盾的,他从前就下令严禁使用。香囊这种香料,中国自古以来不产,它是热带红海沿岸的产物,都通过西域或南海,通过丝绸之路输送来的。是在张骞出使西域以后开始进来的,东汉班超以后就更多了。到了魏晋以后,改从南方海路进来。我们在汉代墓葬中经常出土博山炉。这个在当时贵得很,曹操下令不能熏香。但是,后来他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汉献帝,入了后宫。皇帝是可以用的,他就不得已同意熏香了。
但是,后来曹操又说,不能用它来熏衣被,他自己也不这么做。他死了以后,竟然这里有三十双香囊,什么原因呢?很简单,第一,他升格魏王了,身份高了,觉得差不多可以用了。第二,他是在洛阳死的,不管几月份,天气怎么样,他移葬到邺城附近,中途尸体容易发臭,这种香料本身就有一种作用是随葬。所以肯定放在帐的周围,用了很多这种防臭的香囊。
另外,这里头的什么璧呀,都是用石头做的,料不是很好。还有镜台,有镜台一定有镜子,镜子哪里去了?镜子一定在盗墓贼手里头。这个镜架、镜台一定是她们平时用的。
还有一种情况,叫做“行清”。“行清”就是马桶,马桶为什么叫“行清”呢?这个“木墨行清”,是指漆做的。凡是漆器它多是黑的。再往后,那些大墓中会专门设有一个厕所。徐州的诸侯王墓都有厕所。
香的问题。他自己临死的时候剩下那么多香囊,史料记载是要分给他的夫人的。香囊有几种,一种是香囊,在甘肃省博物馆发现过,四角形的,十六厘米长,一边六厘米,它用彩色的缎子制作。现在甘肃省博物馆还有,里面盛的是香。挂在哪呢?往往是挂在帐幔的后边,我们这一次看到有帐钩,今天没摆出来,上次来还看到。帐钩出土在后室里边,说明在棺床上边曾罩着一个帐子。
另外前后室的周围那些钉子,那么多,共有四排钉子,肯定也是挂的帐幔这些东西。有的可能是放兵器,就像库房里面的兵器架一样。
你看那些小牌牌(刻有魏武王常所用的圭形石牌),每个牌牌上都挂有链子,它咋放呢?肯定是挂在上面。
我们通过这些就可以看出来它就是曹操墓,这是一个铁证。如果说它不是曹操墓,他就不能用,也没有资格用,当时这种制度是不允许他用魏武王这三个字的,用魏武王这三个字那绝对是曹操墓。
另外一方面,。西汉的厚葬不得了,所以这个墓不算大,随葬品太少,那个陶俑很小,但是恰好是反映了曹操的薄葬思想。而且葬他的就是曹丕,经手的就是贾逵,曹丕比他要求的更为严厉,所以他的东西少一点不奇怪。从此以后,曹魏时期都是这么葬的,都是薄葬。到了后来司马懿也是薄葬。
那1号墓为什么仅有一把铁剑?这有几种可能,我们过去在考古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在信阳长台关里挖墓,挖了半天挖出一个空墓,为什么?可能他即将安葬,情况发生变化了,所以没葬在那里。这是一种情况。
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当时有衣冠冢,比如说曹操的大儿子叫曹昂,比曹丕大约十岁,曹操去打张秀的时候,他大儿子战死疆场。像这样的情况下,他上哪儿去找他大儿子的尸体啊?会不会弄一个墓,里边有一把剑,把他大儿子以前的衣服、冠啊埋进去,那就是衣冠冢了。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