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玉器造假高手 将毛坯玉和细碎铁屑搅拌
一般来说,作假“古玉”不用笔画就,而用独特手法“杀”出,甚至非常残暴。烧、煮、熏、烤、埋、腐蚀等等,不一而足,因“古玉”在地下水、土、锈等自然物理作用下,从地下发掘出来,会有“沁色”现象。“沁色”,是玉石历经沧海桑田发生的独特胎记。
1.“血沁”作假
古玉“血沁”,是因玉质松软,地下红色矿质沁入玉体之故。真品苍老温润,精光内敛,土锈、土斑较重,其浓淡深浅有自然变化的色彩。土斑土锈,绝不是浮在表面上的。“血沁”作假,一是玉石皮层假冒。红色玉皮看上去很像血沁,但其光泽较暗,缺乏浓淡深浅的色泽变化。二是染色所为,不是太深就是太浅。制作“血沁”,一般在大缸里用猪血拌黄土,再把玉器埋进去,时间一长,它不光有“血沁”,还有“黄土锈”。还有一种“染沁”方法,用血竭草、紫草、透骨草等与玉器同煮,也能煮出“血沁”效果。还有用杏干、乌梅干或山里红干煮水染色,后用川蜡或巴西蜡“上光”者。
2.“橘皮纹”作假
古玉的“橘皮纹”,是因地温、地湿因素在玉器表面作用产生,也叫氧化突起。侧光观察时最明晰,用手摸上去又不明显。“橘皮纹”作假,一般是把玉用酸腐蚀,出现类似橘皮纹,用手摸上去感觉很明显。清朝乾隆年间,江苏无锡一位玉器造假高手,叫“阿叩”。“阿叩”发明了伪“橘皮纹”古玉之方。他把“毛坯玉”和细碎铁屑搅拌,放在大水缸里,然后将煮开锅的老醋猛浇下去,实行“淬醋”。封好口,埋在潮湿之地,十来天后取出。再偷偷埋在大街土路下,让千人踩万人踏。约摸两三个月后“出土”,出土的“古玉器”,上边布满“橘皮纹”,纹路中满是铁锈斑且呈暗红色,最后再用开水煮。要想“破”此“局”,得耗费长时间的“盘工”——用手不断抚摩。因真古玉的“橘皮纹”,是“盘”不掉的,而“叩儿爷”的玩意儿慢慢就会“褪色”。
3.“黑斑”作假
某些“古玉”,会在地底受矿物质影响,产生黑斑。“黑斑”作假方法,是把“玉石”在开水里煮热,然后用浸湿了的破棉花,把石头包好再放火上烧烤,等把棉花烧成灰烬就往石头上抹蜡,一边翻个儿一边抹,抹得均匀就能出效果。这种带“黑斑”的假玉器,欺骗性特大。
4.“鸡骨白”作假
“鸡骨白”是质地疏松的玉石在地下出现的钙化现象。“鸡骨白”在南方古玉中出土较多,学名叫做“石灰沁”。把次等白玉或者岫岩玉,放在火里烧烤,快烧透的时候用冷水猛泼,可出现“鸡骨白”特征。还有人图省事,干脆用硫酸泡,“鸡骨”之“白”就是腐蚀非常重的斑点。毕竟这种制作痕迹很重,于是再雇工天天擦拭。
5.“褪光”作假
有一部分作假“古玉”,有独特的亮眼光泽,全无出土文物上的那种沧桑或者斑驳。为把玉器上的“光泽”去掉,有人雇工用糠麸皮日日摩擦。因为糠麸皮里边含有油分,这样“盘”出来的玉器,会有一种看上去较为古旧、细润的光泽。
6.“羊玉”作假
为把作假的“古玉”整出不见天日效果,有人突发异想——把玉置放在鲜活动物身上作旧。此法,非常不人道。通常用刀割羊腿皮,置玉其中,随其包裹生长。经三年后取出,玉带红绿,宛如旧物。此法最具迷惑性,但“羊玉”用手盘热时嗅之,微有腥味。
7.“狗玉”作假
这种作假的“古玉”,是将玉置放在被杀死的动物身上,随其腐烂而染色。此法,相当龌龊不堪。通常用土法杀一狗,不使之出血,趁热纳玉腹中,缝固不使透气,埋之通衢土路。三五年后取出,玉白兼有土花血斑,以诈称“上古之玉”。此法也非常隐蔽,不易察觉,但“狗玉”细看内里有雕痕,少却历史古旧。
8.“牛毛纹”作假
真品“牛毛纹”古玉,有一部分纹理是有凹陷的;而假的“牛毛纹”古玉没有细小凹陷,却是道道裂纹。作假的“牛毛纹”,一般是把玉石用浓灰水加乌梅水煮之数日,趁热取出,置之风雪中一夜,使玉纹冻裂。质坚者纹细如发,再加上提油上色,看去以为是“牛毛纹”古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