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阵亡朝鲜战场 妻子守寡60多年未嫁(图)
苗务才带着父亲的遗像来到沈阳受访者供图
河南商报 (微博)见习记者 程时培
近日,沈阳从韩国迎回437具志愿军遗骸 迎接者中,有位老人披麻戴孝,失声痛哭
他是谁?为何这么做?他的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为志愿军烈士戴孝的河南老人
清明节前夕,明知从韩国迎回的437具志愿军遗骸里没有自己的父亲,河南六旬老人苗务才还是远赴沈阳,披麻戴孝地迎接。
从沈阳归来,站在母亲的坟前,他内心无法平静,已寻找40多年了,什么时候才能真正为母亲带回父亲坟上的一抔土?
父亲
60多年前 牺牲在上甘岭前线
济源人苗务才从未见过烈士父亲苗维忠的面,1946年,当兵的父亲路过家门住了一宿后有了他,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回来。父亲牺牲时,苗务才5岁。长大后,他知道父亲是60军180师侦察科参谋,1953年2月9日牺牲在朝鲜,时年29岁。40多年来,苗务才到北京、新疆、四川去拜访父亲曾经的战友,几乎走遍大半个中国,终于了解到了一些关于父亲的消息。
烈士苗维忠是一个侦察奇才。这位安葬于朝鲜的烈士,仅9年军龄,就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三个阶段。
“不论哪一次战斗,都离不开苗维忠的侦察和绘图,特别是解放广元时,苗维忠做出了巨大贡献。”180师540团几位参与解放广元的官兵这样描述苗维忠。
1953年初,苗维忠在上甘岭鱼隐山战斗中抢修设备时中弹牺牲。539团的文化教员童志安安葬了他,他是童志安牺牲的41位战友中唯一的一名师部成员。
母亲
守寡一生 想得到父亲坟上一抔土
苗务才说,父亲牺牲后,被安葬在朝鲜江原道的一个志愿军烈士陵园内。当时20多岁的母亲选择守寡,一生没有另嫁,“但她一直有个夙愿,”苗务才说,“就是希望能见到丈夫坟上的一抔土!”
为了完成母亲的心愿,苗务才从上世纪60年代便开始寻找父亲的战友,继而寻找父亲的坟墓。
1968年开始,苗务才开始写信给父亲生前的部队查询父亲牺牲的详细情况。
这支部队从朝鲜战场回来后已被整编,知道他父亲牺牲详细情况的人一直未能联系上。直到1983年,换发革命烈士证书后,苗务才从烈士证书的说明上看到,父亲牺牲后葬在朝鲜江原道金化郡地井地区。知道了父亲牺牲的地点后,苗务才做梦都想到朝鲜去祭奠父亲的英灵,完成母亲的夙愿。
他
远赴朝鲜
也没能找到父亲的坟墓
2010年6月的一个黄昏,这个怀抱父亲遗像的白发老人,走进了朝鲜。然而,父亲坟墓所在地是朝鲜和韩国交界的军事基地,去往那里要在朝鲜国防部办理相关的军事手续,他去不了。
他和大家一起去了开城附近的桧仓郡和平壤市兄弟山两处志愿军烈士陵园。他跪在桧仓郡烈士陵园放声大哭:“你们都找着自己的战友了,我父亲到底在哪里呀?”
无奈之下,他在桧仓郡烈士陵园捧回一抔泥土,带到母亲床前,没想到原本意识不清晰的母亲在看到那抔泥土后,落泪了。
昨日,苗务才告诉河南商报记者,他会继续寻找父亲的坟墓,直到真正从父亲的坟上带回泥土,然后到母亲坟前为自己的谎言谢罪。
“不知这心愿在我有生之年会不会实现,”苗务才说,“所以我把每个能回来的烈士都当成自己的父亲。如果有烈士回家,我也一定披麻戴孝去迎接。”
3月28日,沈阳,他为437具志愿军遗骸披麻戴孝,几度痛哭失声,身边无数人跟着抹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