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外》第24期:男花“少帅”王海滨谈自传

27.12.2013  18:53

[ 摘要 ]一本自传《剑之舞》将“少帅”王海滨再次曝光于镁光灯下。在运动员时代,他是帅气的中国剑客,四战奥运留下悲壮凯歌;执掌帅印后,他带领年轻小伙们创造了中国“男花”一个又一个历史。

            一本自传《剑之舞》将“少帅”王海滨再次曝光于镁光灯下。在运动员时代,他是帅气的中国剑客,四战奥运留下悲壮凯歌;执掌帅印后,他带领年轻小伙们创造了中国“男花”一个又一个历史。

12月24号,王海滨携新书做客访谈《场外》,畅聊创作历程中的点点滴滴,讲述自己在花剑领域30年奋战历程背后的故事。

【新书揭内幕没考虑底线 利益前当珍惜兄弟情】

对大众来说,名人自传中涉及的“内幕”总是最吊人胃口。访谈中,提及创作时是否想过能写多少敏感内容,又能透露到什么程度时,王海滨说:“的确因为我所处的位置,一些禁忌是不能面对公众的,但现在社会在进步,包容度变大,这些内容应该写出来,但第一原则一定是尊重历史。

对去年奥运前轰动一时的花剑名将黄良财( 微博 )落选一事,王海滨在自传“剑之剑”章节中做出了解读,他称决定权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不仅仅是击剑,整个中国军团备战奥运时,从选拔到参赛到最后队员获得名次都非常受人关注,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利益’问题,中国竞技体育背后每一次决定,都包含了教练员的设计和想法,浓缩了大家很多心血。有人欢喜有人抱怨其实就看是否得利,其实这是人本真的东西。

不过,在王海滨看来,纷扰之外仍有大过利益的东西存在,那就是队员长期训练比赛中凝结的兄弟情,“这个利益没有大到主宰你一辈子,我很佩服马琳( 微博 ),落选奥运后还能坚持在队中做陪练,帮助队友实现梦想。”

【因麻木选择出国留学 羡慕中国剑客的新时代】

在运动员时代,王海滨与队友两获奥运银牌,在悉尼周期开启中国“三剑客”时代,这些经历也早已成为剑迷心中经典。访谈中,节目组现场播放了99年击剑锦标赛男子花剑团体决赛录像,与王海滨一同回顾赛事,这次比赛是“三剑客”第一次冲击世界冠军,也是距离巅峰最近的一次。“这段比赛2004年以后就没看过了,如果当时有录像回放的话,专业人士都能看出来,最后一下是我先出手,两个动作有停顿。

当今的运动员与我们所处的环境有了很大不同,其实有时候也挺羡慕的。现在运动员一年可以出去参加8到12站世界杯比赛,什么站都参加。在我们那时候只有苦练,一年出访一次,一次三站比赛,这还是浓缩了整个项目的精华,不可能出国两次。一年12个月,大概有9到10个月在老山训练,有一个月比赛,还有一个月休息调整。

王海滨直言,长期集训的方式令自己几近麻木,因此才做出之后前往法国留学的决定,这个决定也影响着自己未来前进的方向,“(留学)一方面提高了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转变了思维方式。这种转变促使我后来对中法两国的训练机制、教练思路进行了一些对比,这也是对若干年以后我自己当教练有很大的帮助,借鉴中西方好的思维理念,同时遵循中国人的习惯,将两者更好的融合在一块儿,这是很必要的。”

【称雷声是完美作品 运动员不应被培养成机器】

在伦敦奥运会上,雷声勇夺男子花剑个人金牌,实现了中国男花几代人的夙愿。提及爱徒,王海滨指了指脑门说:“天赋确实重要,他也确实是天赋很好的队员,但并不是身体条件最优秀的,他的成功源自他懂得思考。”在谈及雷声的奥运身份有多重要的话题时,王海滨直言,运动员不应被培养成机器,他们只是在击剑领域有特长的人才,“我不觉得夺得奥运冠军前和之后的雷声有什么区别,他还是他,他是北大的一名学生,也是我们优秀的选手,他在未来人生道路上会有属于自己的选择。

谈到如何培养优秀花剑选手的话题时,王海滨先是为我们介绍了很多有趣的选材方法,“我们挑选小朋友练剑肯定有技巧的,例如背向测试起跑反应,拍一下向左转,拍两下向右转等,从而测试他们的反应、协调性和身体机能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我们专业的选手拿着一把雨伞,5、6个成年人都别想近身。

最后,在花剑领域奋斗了30余年的王海滨被问及“”与“”哪项更有乐趣时,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教,你首先要扮演好很多的角色,这个过程中,你是一个选择者,教练员是不好做的,我在书上也写了,当运动员出现这个问题时,不仅要想办法解决,首先还要想到为什么?他昨天跟女朋友吵架?为什么会吵架?要搞清楚最根本原因,才能解决问题,无形中加强他的动力,但所有的研究都得根据现实情况改变的,就像里约备战一定要有新的理念,这样才有获得好成绩的机会。”(文/万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