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溍透露:宋徽宗名画差点被归为赝品(图)

27.08.2014  13:08

  原标题:朱家溍透露:宋徽宗名画差点被归为赝品(图)

  宋徽宗的《听琴图

  长江日报 记者刘功虎 中华书局最近出版了一本品评我国故宫顶级宝物的书籍——《故宫藏美》,从古代书画、工艺美术、清宫戏曲3个方面讲述故宫国宝往事。此书插图精当精美,每一帧后面都有着作者朱家溍亲历亲闻的趣味故事,及其对世事人生的精彩点评。

  朱家溍(1914年-2003年)生长在一个文物收藏世家,1946年起入故宫工作57年之久,一生寓目过大批国宝级文物,是我国现代文史大家,故宫文物鉴定专家。在这本书里,他纵谈古代书画流派风格、收传次序,文物真假辨识,另辟蹊径别有洞天。

   一场官司让名画误作赝品

  《听琴图》在今天看来无疑属于无上妙品。这幅画从北宋保存到现在800多年还那么干净漂亮,能见识真容者无不啧啧称奇。朱家溍透露,此画差点被打入赝品行列,在黑暗箱子中封存十多年。

  1933年,当时的故宫博物院院长易培基被指控盗宝,本是一件冤案,但原告不撤诉,要求继续调查。于是有人提出一个办法——清查故宫博物院藏品中有没有假古董,如果有,那就是易培基以假换真盗走了。

  这个办法的前提是,清宫中绝无假东西,因为无人敢冒欺君之罪贡献假货。但实际上,清代自乾隆、嘉庆以后,皇帝根本不怎么有兴趣欣赏古文物,外省官员遇有万寿节日,贡品中却照例还是会送上一些文雅物事,他们知道皇上不怎么看,于是有胆大的就弄一些假书画假铜器糊弄皇上,赝品得以流入宫中。

  民国审理易培基案,不信任故宫博物院内的专家,另行聘请社会上的名画家黄宾虹到故宫执行鉴定任务。黄先生手头一翻,翻出大批假古字画,就包括《听琴图》,另外装箱,由法院贴上封条,认为是被易培基调换过的。

  到1949年,朱家溍在与马衡院长聊天中,故意随便说了一句“法院封存的箱子,现在可以打开了。”马衡不置可否,朱家溍就把封存的箱子逐一打开,一箱一箱看过。他从箱子中发现了宋徽宗的《听琴图》,宋代马麟的《层叠冰绡图》,经考证都是真迹。就这样,《听琴图》重见天日。

   盗宝太监用口水抹掉乾隆题字

  故宫博物院藏了一件唐代欧阳询行书《张翰思鲈帖》,在末行文字“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鲈鱼,遂命驾而归”的后面,有八个被刮的字迹。另一件宋代蔡襄行书《遣使持书帖》,末一行“谨空”二字后面也有八个字痕和一个印痕。

  朱家溍透露,《张翰思鲈帖》在清乾隆年间进入皇宫内府,末行之后被抹掉的八个字,是乾隆御题“妙于取势、绰有余妍”。蔡襄《遣使持书帖》末行之后也是乾隆帝御题,为“淳澹婉美、玉润金生”八字。

  这二帖与另外十大名家法帖合成《法书大观》一册,但在清亡后的《故宫物品点查报告》中见不到登录,属于清室善后委员会漏点了的文物。日本侵华战争发起后,故宫古物南迁,留守人员在各宫殿继续搜集原藏物品,在漱芳斋前檐木炕的炕板下,发现《法书大观》被夹在几个破坐褥中间。

  这一发现引起了不少猜测。朱家溍提出一个看法,认为这是溥仪未出宫前,太监准备盗走,一时又没有找到适当的机会,就暂且放在炕板下等待时机。当时的盗窃者对于清代皇帝御题和宝玺尚有顾忌,所以把《法书大观》十二帖的御题和宝玺全部去掉。从痕迹上看,很有可能是用手指蘸了口水匆匆抹掉的。

  抗战胜利后,故宫博物院准备影印出版珍贵的《法书大观》,当时的院长马衡嘱朱家溍撰写收传说明,但又很忌惮“盗窃”之类提法。朱还是留了一手,没有下断语。50年后,才终于说出真实看法。

   倾其收藏捐赠国家

  孙若茜

  据《萧山朱氏宗谱》载,自朱文公朱熹到朱家溍这一辈,为第二十五世。民国成立时,朱家溍的父亲朱文钧任职于财政部,担任参事、盐务署长。故宫博物院成立,又被聘为专门委员会委员,负责鉴定故宫所藏古代书法、绘画、碑帖及其他古器物。

  既有财力又有鉴赏力,这使得朱文钧从30岁左右就开始大力收购碑帖字画,到了40多岁,所蓄法书、名画、善本图书以及铜、瓷、玉、石、竹、木等古器物,已有相当多的珍品、精品。

  但朱家收集的藏品,乃至用来包容它们的旧式大宅院,都只是陪伴了朱家溍的幼年及青年时光。从1953年起,朱家就将收藏陆续捐赠予国家。捐赠数目之多,档次之高,若拍卖,真是无法论价。

  当年捐赠之时朱家家宅已经充公,只剩一间蜗居。其收藏全部无偿捐赠,曾招致很多人的不解。

  其实,朱家选择捐赠700余种碑帖,是朱文钧在世时就已许下的承诺。当时马衡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欲申请专款10万元收购朱家所藏,被公认系统最为完整、拓工最古的碑帖拓本,以补充故宫这方面收藏的不足。结果被婉拒,他的理由是:虽然故宫是这些碑帖最好的归宿,但暂时还要留它们在家中用以研究,将来也不用再提价钱,自会全部无偿捐赠。

  碑帖之后的两次古籍、器物的捐赠均由朱家溍主张:1976年,明代紫檀、黄花梨木器和清代乾隆做工紫檀大型木器数十件,以及明代名砚、宣德炉等捐赠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同年,数万册古籍善本捐赠给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1994年,包括唐朱澄《观瀑图》、北宋李成《归牧图》、南宋夏圭《秋山萧寺图》在内的书画及明成国公朱府紫檀螭纹大画案等,捐赠浙江博物馆。自此,已可以说倾其所有了。

  朱家溍曾有一句:“古器物有聚有散,有散有聚。‘聚’是一乐,‘散’而能得其所,亦是一乐。” (原载三联生活周刊,本报有删节)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