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极少记得父母等长辈的具体出生日期

25.02.2014  12:08

  春晚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拨动许多人的心弦,唤起了人们对亲情的共鸣。某中学的李同学对记者说,我感到惭愧,父母在为我们付出的时候,我们为他们付出的却很少,就连父母的生日都不知道,只知道大概是几月份。这一现象并不只在他一个人身上发生。

  本期教育周刊决定做一次特别的调查,看看多少孩子能立马说出长辈的出生年月。记者在这次调查中加大难度,决定不仅要学生们写出父母的生日,也要写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4位长辈的生日,而且是要写出具体的出生年月日。究竟有多少学生能够答出来呢?

  调查

  中学:107人只有4人全部答对

  近日,记者走进了南昌某中学,对其初一、高一、高二三个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一次随机调查。此次调查的评判标准是6位长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出生年月日均要全部写出,若少则视为没有答对。6位长辈中若是有早逝的,学生答不出也不算错。

  调查结果显示,在初一年级有50名学生参与了此次调查,把6位长辈的出生年月日全写出来的有2名,其中一名同学表示因为常年和长辈们相处,而且每逢生日时大家都会一起庆祝,所以都很清楚;另一位同学因爷爷奶奶外公均已去世,为此他只写了爸爸妈妈等人的出生年月日,根据此次评判要求,也算答对了。而写对4位长辈出生年月日的2名;写对3位的1名;写对2位的18名;写出1位的有6名;一个都没答出来的竟有21名。

  在接受调查的25名高一学生中,知道2位长辈出生年月日的有16名;知道3位的有3名;知道4位的有1名;没有全答对的,一个都没答上来的有5名。有的同学只知道父母的星座,却不知道父母的生日。

  在32名高二学生中,全部能够答出来的有2名;知道3位以上的有2名;知道4位的有1名;只知道1位的学生有3名;知道2位的共有18名;6名学生未完整的写出一位长辈的出生年月日。

  为此,记者统计到,参与此次调查的107名中学生中,根据评判要求能够全部答对的只有4名同学。

  大学:30名大学生无一人全答对

  那么大学生当中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记者带着同样的问题走进了高校进行调查。有30位学生参与了此次调查,全答对的无一人,不能回答出父母的出生年月日的只有2个,但是能说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长辈的出生年月日的却是寥寥无几。

  蔡同学苦恼地对记者说,“如果你问我汪峰哪天向章子怡表白的,或者何炅什么时候生日我都能回答出来,可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我真的不知道。

  探因

  “长辈们不太过生日

  为什么不清楚长辈的生日?面对记者的疑问,有不少学生有话要说。

  没有答出任何一个长辈的出生年月日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小娟同学委屈地说:“我一个人都不知道并不是我不想知道啊,我也经常会问我妈妈她什么时候过生日,可是她从来都不会告诉我,每次她都会说她不过生日,我也只好作罢。只能过母亲节的时候送送礼物,打电话发短信问候一下。”还有一位同学表示,“我只知道爸爸妈妈大概是在几月份过生日,但是具体的日期不知道,我每次问他们都没告诉我。有次我问他们年纪有多大了,妈妈居然告诉我要保持一点神秘感。对此我也很无语。”还有一位同学表示,“爸爸妈妈从来不过生日,久而久之我也就忽略了这个事。

  专家

  重智育不能轻德育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路海萍老师表示,从这次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孩子对长辈的关注度不够。“我觉得孩子没有回答出来,并不完全是孩子的错,是家庭教育现状的一个反映。”路老师说说,“父母为孩子付出了很多,但总是觉得孩子要是有出息,成绩就是最好的回报,殊不知这样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只知道索取、接受,并不知道付出和回报。知道长辈的出生年月日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其实是为了让孩子知道懂得关心、关爱应该是相互的,不仅要让孩子懂得关爱父母还要关爱他人。请家长在重智育的同时也不要轻德育,两者都重视,教育出来的孩子才可能真正成功。

  ■信息日报记者赵婉露、实习生白小菊/文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